在《看医界》主办的2018上海医交会上,一项号称能在未来能取代手术刀的技术引发众人关注,这项神奇的技术究竟是什么样子?商业化可能性如何?
本文发于看医界,作者宋爽;经智能网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看医界》主办的2018上海医交会上,一项号称能在未来能取代手术刀的技术引发众人关注:
它能让医生坐在电脑前喝着咖啡、动动鼠标做完一台胰腺癌手术,有了它,外科医生不需要在患者身上动刀,能像武侠小说里“隔山打牛”的功夫一样将病灶切除,这项神奇的技术叫做“海扶刀”。
许建波是海扶刀技术的推广者。第一眼见到他,你会觉得他那留着络腮胡子的造型和医疗不太搭,但聊起海扶刀,他就像一本写满专业知识的百科全书般滔滔不绝,他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你:海扶刀是医学发展的未来。
一个月烧光一辆奥迪
手术台上拿过刀,商场上下过海。许建波与海扶刀的渊源要从他在重庆海扶公司的工作经历说起。许建波回忆,当时海扶公司主要是卖设备,在医疗服务市场几乎是空白。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许建波决定自主创业,探索海扶刀与营利性医院的合作。
但和多数创业者一样,许建波一开始并不顺利。原因很简单:就算海扶刀技术是医学的未来,但看不到数字上的盈利,没有医院愿意陪你玩。
“一台设备800万左右,如果在机器的十年生命期内没有盈利,对医院来说就是赔本买卖。”许建波坦言,多数购买海扶刀设备的医院盈利状况不是很乐观,十年之后机器报废了,这800万还没赚回来。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立医院的定价严重背离了海扶刀的价值,许建波介绍:公立医院实施的国家统一定价,物价20年没有大变化,物价高的还好,物价低的地区,海扶刀根本没有盈利的可能。海扶的投放项目在前期投放的过程中一直忽视了这一点。
因此,许建波选择把海扶刀投放的第一站锁定在了北上广深的私立医院:“先在一线城市生存下来,再扩张到二线城市、地市、和基层”。
只是方向对了,过程也不见得顺利。
2016年,许建波组建起团队,带着一部海扶刀设备,在北京长安医院“开业”。但“门”开了,却没有一个病人,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
“比没开张更痛苦的是病人对我们的不信任。”许建波说,不是没病人来,是来了也留不住。对医生不信任、对技术不信任,加上医院还在改建装修,治疗室每天尘土飞扬,机器根本用不了,每天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
"那是最痛苦的一段时间,每天都在烧钱,一个月差不多烧光一台奥迪A6”。
和医生抢饭碗?
海扶刀的推广障碍不仅仅是盈利难的问题,许建波反思后认为,一项技术想得到推广,首先要得到医生的认可,医生愿意把这个疗法推荐给患者你才有市场,但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海扶刀”是和“手术刀”在抢饭碗,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海扶刀是借助超声引导消融肿瘤的一项技术,它的亮点是无创,其适应症非常广泛,小到子宫肌瘤、大到多数的实体肿瘤,包括临床上比较头疼的子宫腺肌症等疾病都能治疗。
“在技术上,海扶刀是被大多数医生认可的。尤其在妇科,郎景和院士都在积极推动海扶刀在妇科的应用。”许建波介绍,海扶刀能在治疗疾病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人体健康组织,减少患者痛苦。正如海扶公司的口号: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
但是病人受伤害小了,医生却受了“伤”——“它是一项和传统对抗的技术,说白了就是和医生抢钱。手术刀可以治疗的疾病,医生凭什么让给机器?给了你一个病人,我的钱就少了。”
许建波深知,利益上的冲突才是制约海扶刀发展最根本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目前愿意学习海扶刀的医生少之又少。“目前国内有380万注册医师,做海扶的只有200多人,这些人中一半我都认识”,许建波认为,只有让中青年医生愿意学海扶刀,这项技术才能普及。
就在创业遇到瓶颈之时,稀缺的医生资源为许建波打开了局面。2017年,陈谦医生加盟了许建波的创业团队,快医的第一批患者正是他带来的。经过大半年的“阵痛期”,许建波摸索出了通过股份制吸引医生加盟的模式,快医医生集团正式成立。
围墙外的病人
许建波身上有一种“侠”气,在海扶刀的江湖上有着自己的坚持。市场上做海扶刀的企业有很多,但许建波从没想过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抢占市场。原因很简单,他要保证医疗的质量。
“有很多降低成本的方法,但我不愿意去做”:由专业的麻醉师保驾护航、一客一换的耗材、一客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流程,都是快医从开业第一天秉持的原则。许建波始甚至放出狠话:“谁敢给患者用旧的耗材我就开除谁”。
目前,医保是制约海扶刀发展的另一大难题,许建波介绍:国内除了川渝两省外,江浙沪地区政策开放,领导头脑灵活,将海扶刀纳入了医保,其他省份都是自费。其实从推广海扶刀的第一天他就知道,这是一项市场化很高的技术,目前最大的客户群是那些不用依靠社保的“围墙外的病人”,因此,快医迄今为止只和营利性医院合作,做市场化的海扶刀,他的真正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手术中心。
海扶刀在海外的发展情况也印证了这个判断。许建波介绍,目前海扶刀在医疗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推广更好,每年都有不少海外医生来中国学习海扶刀技术。“其实国外临床医生学习海扶刀更有优势,他们本身就懂超声技术,学起来比国内医生更快。”
天下无刀
去年年底,许建波参加了《看医界》主办的首届全国医交会,胡海教授在会上提出的外科5.0概念让他深有感触——他认为,未来外科手术将迎来“天下无刀”的时代。
“做了半辈子胆囊切术手术的胡海教授开始探索保胆,这不仅是技术的探索,更是理念的提升。”许建波认为,治疗的目的是让病人受伤害更小,如果治疗方法会给患者来带来新的伤害就不值了,胡海教授的理念和海扶刀所倡导的不谋而合。
即便是站在医生角度,海扶刀也会是未来的趋势。许建波介绍,如今很多腹腔镜领域的“一把手”都在学习海扶刀,外科医生年纪大了可能拿不动手术刀,但一定拿得动海扶刀——因为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动动鼠标就行。
谈到海扶刀的未来,许建波很兴奋。他告诉《看医界》,目前海扶刀技术主要靠超声或核磁引导,但在未来,海扶刀会融合超声和核磁两种技术,用融合影像做导航,同时弥补两项技术的缺点,达到1+1>2的效果,这也是超声消融引导技术的一次革命。
借《看医界》平台,许建波对海扶刀的未来作出诸多剧透:将来,海扶刀还会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真正的“机器人”化,这不仅能让手术操作更“傻瓜化”,还能实现远程控制的功能。这意味着未来重庆的医生可以控制北京的海扶刀做手术,这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带来的各种难题。
未来,海扶刀技术还在探索诊治一体化——患者做完核磁检查后顺便就能把病灶消融,不需要患者再等报告、取报告、等手术排期、备血,让治疗更加高效和人性化。
这或许就是许建波口中的“天下无刀”时代。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