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焦点主要在邪恶的权势方面;本章我们将探讨神的能力,并阐述信徒如何得着这能力,靠此轻易击败仇敌的任何势力。
出埃及记十二章38节提到,「许多闲杂人」离开埃及地。在旷野中,摩西最首要的治理目标,就是为会众建立支派秩序。所以以色列人安营、敬拜、行进及作战,都是和自己的支派在一起,并且按照神所设立的秩序。
长期以来,我一直这么相信:基督的身体(教会)也应该有这样的秩序,教会被分为不同的属灵支派,是信仰中超越宗派、更大的运动,这是很正面的事。实际上,当我们成熟时,这样的秩序有助于带来主内身体的合一,而非损害合一。关于这点,现在我们或许无法明白,但是未来必定会明白。就像我自己的身体,如果长满了腿,而没有手臂,不但会显得很怪异,而且肢体不全。人类身体的美与对称,就在于各个不同肢体间,共同配合运作。基督的身体也应当是如此。
我们还必须注意的一点是,以色列的子民是在埃及、身处捆绑时,才陷于混乱中。混乱是撒但领域的特质,如同我们在约伯记十章22节所到的:「那地甚是幽暗是死荫混沌之地:那里的光好像幽暗。」我们同样可以在雅各书三章15〜16节,看到这样的描述:「这样的智慈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 属情欲的,属鬼魔的。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神的国度和黑暗领域之间,最基本的两个对比,即黑暗总是会带来困惑和混乱,而神的国度则永远朝着秩序和和谐前进。当我们归向主时,生命可能处在混乱中,圣灵将秩序、和谐和平安带进我们的生命。只要我们顺服并听从圣灵,就必然会有这些结果。
这并不表示我们从此就没有任何问题,或者不再遭受任何攻击,仇敌从此不会将它的捆绑和混乱加诸于我们身上。然而主之所以允许这一切,是为了坚固我们:而且当我们坚持信靠主时,就能毎一次都脱离这些险境,并在生命中拥有更大的平安、和谐和秩序。
基本上,当我们逐渐成长时就会明白,我们之所以能分辨神的工作和魔鬼的诡计,主要是凭借它们所结的果子:神的工作总是带来秩序和平安,而魔鬼的诡计则永远只会造成混乱和恐惧。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为了扩展神的国度而活,便会远离混乱的轨迹,转而进入秩序与平安。正如太初时,圣灵运行在混沌之上,产生了如此奇妙、有秩序的创造;创造秩序之奇妙,至今仍是难以参透的。神从不因为混乱而怯步,反而将它视为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被圣灵带领,我们会有相同的感受,当我们遇到困惑和混乱,并不会感到挫折或烦恼,反而会将它视为一个机会,好让我们观看圣灵奇妙的作为。
有趣的是,如果你根据民数记的记载,将以色列各支派在旷野时的人数,依照比例与行进的次序排列出来,然后从上空俯瞰,你会赫然发现,他们是以十字架的形状迈进。当耶和华俯瞰祂从奴役中救赎出来的百姓时,所看到的是十字架。十字架是惟一能将神的秩序带入这个世界的基础,而且被救者的百姓只有行在十字架的阵式之中,并借着这个队形,才能向前迈进。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如果你在摩西会幕的摆设间划线连接,将会划出一个十字架:约柜是在十字架的顶端,铜坛是在底端,灯台和陈设饼的桌子则是两臂。基督的头曾经戴着荆棘冠冕,现在却是以荣耀与尊荣——约柜——为冠冕,铜坛(或祭品)现在则是在祂脚下。我们进入神荣耀之旅程,就是从十字架的底端脚跟处开始,向着头部成长前进。会幕的摆设就是一步步走向神的方式;除了仰赖十字架,没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接近神。
进入外院的门之后,所面对的第一样东西就是铜坛,以色列的赎罪祭和其他献祭都是在那里进行,那同时也是预表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这就是我们进入信心之门后,所面对的第一个真理。在我们继续迈进之前,必须先停在这里,除去我们的罪。
在出埃及记廿七章3节,我们看见五种不同的附属器具,配合祭坛上五种不同的祭来使用,毎一种都代表基督之十架为我们所成就的一个部分。监管这些器具之使用和祭物之处理的命令和律例,都是神圣的,对于耶和华的祭司极端重要,他们必须熟悉并遵从,才能胜任事奉神的职任。在撒母耳记上二章12〜17 节我们读到,以利的儿子如何随意处置祭物,以致为自己招来咒诅。被托付十字架的福音,乃伟大可畏、无以测度之责任,绝不可掉以轻心;此乃天上地下任何受造物所能得到之最大荣幸。
利未记九章22〜24节告诉我们,有火从耶和华的荣光中出现,烧尽坛上的祭物。在利未记六章12〜13节中,祭司被指示,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藉此我们明白,主必须在人的心中点燃十字架的火,而神同时期望我们常常有火继续烧着。十字架应该是我们永远不感厌倦的真理,不但应该不断地传扬它,还应当永不止息地试着明白它的深度和荣耀,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不可熄灭的火。
一个基督徒所经历的光景,没有比「不冷不热」更糟糕的了,这是最极致的欺骗。任何真实地与永活实神相遇,经历祂的恩典、荣耀和慈爱的人,怎么能够让那股想要更认识祂的热情停止燃烧呢?在宇宙中,有什么是比神更有趣的呢?有什么是比和祂相交更奇妙的呢?神对我们的慈爱,借着祂乐意成就的一切,已清楚地彰显出来,因此,任何曾经见过它慈爱的人,怎么能够不天天因祂而赞叹不已呢?只有那些陷入世上的思虑(马可福音四章19节)或偶像迷惑中的人,才会对神变得不冷不热。
要点燃圣所的蜡烛和金香坛的香,必须用祭坛的火鼎盛来祭坛的火炭。藉此我们看见,神的居所所有的光,都是从十字架来的。被用来点香的火乃来自祭坛,而香代表我们的敬拜和祷告,因为只有从我们生命中十字架的火焰而来的祷告和敬拜,才会真正蒙神悦纳。正如同会幕中其他的火,也都是由祭坛的火所点燃;相同地,我们生命中所有其他真理的火,也必须由十字架的火焰来点燃。
此外,铜坛的容积大到足以容纳所有其他器具。这表示一个事实,一切我们从神所领受的其他真理和祝福,都包含在十字架之中。
所以,我们在启示录中读到:在一切都终结之后,耶稣仍被称为「羔羊」。耶稣所有的真理、恩赐、能力和作为都很美妙,我们应该为此献上尊崇与感谢。然而,我们永不可忘记,一切都是十字架的结果,十字架包含了所有其他的一切,并点燃所有其他的一切。这就是为何在一整年的服事之后,当祭司要来到约柜前时(约柜代表的是耶和华的荣耀和同在),总是必须借着血才得以进入。
让我们时时记得,不论托付给我们的权柄有多少,透过我们成就的神迹有多少,借着我们的传讲得救的人有多少,我们永远无法借着自己的义来亲近神,只有借着基督的宝血,才得以亲近神。会幕中所有的物品,都必须借着血洁净;同样地。耶稣的宝血也必须遮盖我们的行为,否则这些行为都是不洁,无法蒙神悦纳与使用。
自我意志是基督信仰最险恶的敌人。我们献祭的祭坛之所以必须存在,是为了除去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和意志。只有当自我意志完全死去时,我们才能完全明白神的意志。属肉体与属神的二者彼此冲突,互不相容。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马太福音十章38〜39节)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十四章27节)
祭坛是个充满血与内脏的地方,并不是个好看的景点。十字架也是如此,然而它却是神的能力与智慧最高之彰显。这就是为何保罗说:「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并不用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哥林多前书一章17〜18节)
今日教会最大的需要,以及神国度最根本的要素,就是神能力之彰显。没有能力,我们就无法成为全能神之见证。神的能力同时也是祂爱的显现,因为祂赐给教会能力,是为了医治并释放那些受到魔鬼压制的人。目前教会所彰显之能力之所以如此微小,是因为我们偏离了能力之来源——十字架。这就是为何使徒保罗(在他那时代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会作出以下的结论:「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我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叫你们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因为神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哥林多前书二章1〜5节,四章20节)
圣经从头到尾都启示着一个基本的属灵原则,即能力是借着献祭释放出来。这从逾越节的祭深刻地表明出来,那个祭使以色列从埃及得自由。在列王纪下三章26〜27节,我们看见这个属灵原则不但适用于良善之事,对于邪恶之事而言,更是如此:「摩押王……便将那应当接续他作王的长子。在城上献为燔祭。以色列人遭遇耶和华的大怒,于是三王离开摩押王,各回本国去了。」
在目前这个时代,拜撒但的人和异教徒似乎比大部分的基督徒都更明白这一点——献祭是带着能力的!如果这个摩押异教王将他的儿子献祭,就能带来如此大的能力,神儿子牺牲所释放的能力真不知要比这大多少呢?在天或在地再也找不到其他比十字架更大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