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光中,可以使你的生命免于困惑之扰;行在光中之关键,就是行在健全的圣经真理当中。圣经中有段经文,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马太福音十六章13〜18节提到:「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在那里祂问门徒:『一般人说人子是谁?』他们回答:『有的说是施洗者约翰:有的说是以利亚:也有的说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问他们:『那么。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祢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真有福了;因为这真理不是人传授给你的。而是我天上的父亲向你启示的。我告诉你,你是彼得,是磐石;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甚至死亡的权势〔原文直译作阴间的门〕也不能胜过它。』」(现代中文译本)
有些人将这段经文解释为,彼得是主用以建立教会的那块磐石。但是如果更仔细査考这段经文,就会发现并非此意。这段经文翻译为「彼得」之希腊原文是,意思是一小块岩石(apieceofrock)或石头;而这段经文中翻译为「磐石」的希腊原文是petra。实际上是阴性的翻译,字面的意思是「一大块岩石」(amassofrock)。所以,主用以建立教会,且阴间权柄无法胜过的那块磐石,应该是从天父而来「耶稣身分」的启示。
除非天父吸引了人,否则没有人能到神子那里(参考约翰福音六章44节)。从天父而来的启示,才是建立真实信仰所需要的磐石,这样的信仰才能经得起暴风雨的考验。我们的理想性和知识性的结论,有可能会被偷窃、遭到搬动;然而当天父亲自启示一件事时,就是我们生命中不能被轻易移动的一块磐石。因此,从人而来令人折服的理论,并不会带来真实的信心;必须是从天父而来,「耶稣身分」的启示才会。天父已差遣圣灵来见证神子,我们乃是倚靠圣灵,以得到真实的亮光和启示。
这就是为何约翰一书二章27节说:「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尽管我相信本书所探讨的原则是真的,但是我知道,倘若在你阅读时,没有圣灵恩膏你的研读,这些原则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圣灵被差来,是要引领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因此,对于属灵真理的传授,圣灵的恩膏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人类的堕落及其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人类不想倚靠神生活所造成的结果。救赎的本质是告诉我们,在一切事上我们都需要神,特别是在「理解」(understanding)方面。基于此仅仅读过并试着了解本书的原则,对你是不够的,你必须在与主的交通之中,付诸实行,并在每个过程中,都祷告寻求他的帮助。事实上,想从困惑中得到最根本的释放,就必须活在神的光中。
基于此,主也同样对我们每个人说:「——(在这里填上你的名字),你实的有福了!因为这不是属肉体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从天父而来的启示)上;死亡的权势,不能胜过它。」如果我们领悟到耶稣是谁,这是一种祝福或恩赐,而非自己的功劳。当我们从天父领受一个启示,那就成了一块磐石,没有任何压力或说服力能将那个启示从我们生命中夺走,但这并不表示阴间的权柄不会尝试这么做;尽管如此,建立在这块盘石上的信心,必定能站立得稳,并且得胜。
这个堡垒(即我们用以对抗困惑或其他阴间之攻击的防御工具)就是「耶稣是谁」的启示。耶稣超越一切执政的、掌权的和统治的,祂已胜过罪恶和魔鬼,并且到一个程度,当我们住在它里面,在祂里面持守我们的信仰,便同样可以胜过这一切。
有些人以自己的信仰为基础,来建立他们的生命,而非以相信「耶稣是谁」的信仰为基础。这是错误的!我们的信仰不应该在自己的信心上,而是应该在耶稣基督身上(他的身分以及祂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行在光中其实就是与光(也就是耶稣)同行。
在约翰福音十章4节中,主提到自己是个好牧人:「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祂,因为认得祂的声音。」这节经文说得很清楚,我们若是主的羊,就认得祂的声音,我们跟从它是因为认得神的声音。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能认得它的声音到什么程度,也会跟从祂到什么程度。魔鬼最有效的诡计之一,就是让许多基督徒都对如何明白主的旨意,感到很困惑。
因此,我们若是想从困惑中得自由,就必须对付这个问题。
虽然许多人对于如何辨认主的声音,感到很困惑,然而那却是相当单纯的一件事。一般人之所以对此感到困惑,主要是因为仇敌将之复杂化的结果。辨认主的声音到底有多单纯呢?你可以单单看着多少人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认出那人是谁?我们能认出一个人,基本上是靠两样东西:他们的脸和声音;对主也是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寻求神的面,并认识祂的声音。
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中,我都可以认出我妻子的声音。我之所以办得到,是因为我们相处的时间很长,我对她的声音非常熟悉,并且可以轻易分辨出她的声音跟其他声音之不同。认得主的声音,关键亦在于此,多花时间与主相处就对了。愈照愈明的光就是义人的道路;那道光指的就是愈来愈领悟有关神之子的启示。当我们更多注视主的荣光。便会渐渐变成主的样式,就像哥林多后书三章18节告诉我们的:「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我们众人脸上的帕子既然已经揭开〕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
如果我们想变成主的样式,单单注视祂的荣光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敞着脸」去看见。困惑导致我们的脸蒙上层层帕子,以致当我们注视主的荣光时,那荣光是被扭曲的,我们也因此变成主扭曲的样式。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基督徒都没有基督的样式,原因就在于此。关于蒙蔽许多人视线的帕子,及如何揭去这些帕子,后续都将进一步说明。
除了将如何辨认主的声音过于复杂化之外,魔鬼将每件事也都复杂化;这就是它最主要的诡计。在魔鬼的诡计当中,复杂和困惑是彼此效力的。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听从哥林多后书十一章3节的忠告:「我只怕你们的心受到引诱,失去对基督的单纯和贞洁。好像蛇用诡计骗了夏姓一样。」(新译本)
这节经文中「受到引诱」(ledastray)几个字,有时亦可翻译作「被欺骗」(beguiled)或「被迷惑」(bewitched)。巫术之所以是既复杂又混乱的仪式、形式和咒文,绝非偶然,这就是魔鬼喜欢人寻求它的方式,而且它通常只将能力赐给那些愿意跳过它每个箍圈的人。这跟神的单纯作风刚好相反,只要对神的儿子存着单纯的信心,就有权利进入神的同在。
诚如上述经文所暗指的:魔鬼想要引诱我们的心,而它的主要武器就是困惑:要对付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对策,就是单纯、贞洁地忠于基督,当我们能如此持守时,困惑在我们生命中便无立足之地。
此处该同时注意的是:夏娃是被蛇的诡诈所骗。诡诈就是篡改或逃避律法、规则的倾向。如果我们生命中有这种心态,就可能成为一个坚固营垒,使困惑得以进入我们的生命。这样的心态会带来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使我们的生命变得很复杂。如果我们真正的目标,并非单纯地顺服并忠于基督,便会因此向困惑敞开大门。有鉴于此,我们不应该扭曲律法规则,或是极尽所能地逃避,而应该认真了解这些规定,以便遵从。
魔鬼之所以能造成始祖最初的堕落,就是借着使夏娃怀疑神。魔鬼问了她一个简单的问题:「神岂是真的那样说吗?」走向堕落和困惑的第一步,就是开始怀疑神清楚的指示。这就实魔鬼的诡计,试图将神简单明了的命令(像是「不可这样做」等)复杂化。
当蛇看见夏娃开始怀疑神清楚的命令时,要叫她愈陷愈深,就一点都不难了。魔鬼可以叫她进一步开始怀疑神的动机,然后便能轻易煽动她,定睛于她没得到的东西。当她看见禁树上的果实时,便怀疑美善的神怎么会禁止她拥有看起来这么好的东西。她因此下结论,认为神并非真正爱他们,或神对自己所说的话并不是认真的。就是这样的推论导致最初的堕落,及其后许许多多的堕落。
此处的重点是:当我们怀疑主清楚的命令或祂的意图时,便是对欺骗敞开大门。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能问神任何问题,或不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然而,因为想要顺从神而问问题,和想要违背神而问问题,两者之间有极大差别。如果我们想要走在公义的道路上,便须痛下决心,坚定相信神永远是美善、公义、正直的,而且祂总是关心我们最大的利益,祂也永远是有智慧的,且永远是对的。
凡事抱持怀疑态度,现今已被认为是智慧之基础,并且是追求真理不可或缺的,这让人感到可悲!事实上,凡事怀疑乃黑暗灵魂之基础,是向着魔鬼敞开的破口。信心乃真诚追求真理之基础;凡事怀疑正好与信心相对。哥林多前书十三章7节告诉我们,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这并不表示爱是天真的,或是看不见瑕疵和错误。这节经文指的是:爱总是看他人最好的部分,并且盼望成就最好的,而非最坏的。如果你检视一个人,想要找出他们最糟的部分,可以肯定的是,魔鬼一定会将那些部分指给你看,并且加以扭曲。
你或许会认为,倘若一个人真的遵从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中爱的教导,必定会一直遭受伤害,并感到失望;这的确有可能。有件事是每个基督徒都必须在其心思意念中有所觉悟的,然而却只有极少数人领悟,这件事就是:被人伤害是身为基督徒最基本的呼召。如果你期盼在生活中避免被伤害,便会使我们偏离基本的呼召,并偏离正直之路。
爱最大的表露,就是在某人令你失望之后,或伤害你之后,仍旧对他们抱着信心。我们蒙召要天天背起我们的十字架,而十字架所象征的,就是全世界所见过最不公义的事。从来没有任何人比耶稣更不应当遭受祂所受到的逼迫和死亡,然而,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深知这一切都将会发生在祂身上,却仍然为了我们救恩的缘故,心甘情愿地走上十字架。关于那些耶稣所呼召的人,祂曾在约翰福音十七章18节这样说:「祢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们其实就是蒙召进到世界经历不公不义的,但就像我们的救主一样,我们应该继续爱人,并相信他们。
如果知道在几小时之内,我们曾为之付出生命的人,甚至会否认认识我们,还有多少人会热切渴望跟这些最亲近的朋友共进晚餐呢?爱的本质,就是无论我们所爱的人是否回报,我们仍然爱他们,这也是我们蒙召要走的路。主在马太福音十章38〜39节说:「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主并没有呼召我们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为他人赎罪,因为祂一人的牺牲就足以赎罪了。虽然主耶稣完全无辜,却依然走上十字架,让人们伤害祂;祂甚至为那些不公不义杀害祂的人摆上。就像主耶稣一样,我们也应该如此行。我们之所以在此,是要借着忍受不公不义,向那些以不义对待我们的人,彰显十字架。我们实在要感到喜乐,因为自己有资格像过去的使徒一样为主的名受苦;不应该为自己感到难过,老是带着殉道者情结。如果我们能有这样正确的精神,圣灵拯救的大能就能透过我们的生命中释放出来。
在我们的生命中,最能使我们单纯化的要素,可能就是让爱成为我们面对一切事物的动机,以取代人性中自利的动机。这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大大单纯化,因为主应许说:如果我们先寻求神所关心的,也就是神的国,祂必定会照应我们所关切的每件事。就如同主在马太福音六章31〜34节中所应许的: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焦虑和困惑最主要的其中一个来源,就是对未来的自我利益过度关切。主耶稣应许说:如果我们将寻求神的国摆在首位,祂必定会看顾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单单做到这点,就是我们生命中对付困惑最大的要诀了。
即使有时我们会受到伤害,并遭受不义之苦,然而这也是有方法可以克服,而且实际上并不会感到被伤害。认真地说,那才应该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如何才能在遭受不义或被别人伤害时,却不感到痛苦呢?要知道,我们是蒙召向世界死的,一个已经死的人怎么会感到受伤或不公义呢?对我们而言,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指的是,天天都死去,并接受一个真理,即所有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事,都是让我们得益处,就如同圣经所应许的,所以在百般试炼中,我们仍然能喜乐。
你可能会认为,说比做要容易。但是我却要说,这样做比不这样做更容易。当我们愈是死去,我们的生活就愈容易。听起来很疯狂,但那却是稳当又深奥的真理。如果我们生活得很辛苦,是因为我们尚未向世界死去。若果真如此,便仍会想救自己的生命;然而真相是:惟有为主的缘故失丧生命的人,才能得着真正的生命。我们必须理清:主并不只是想要改变我们,祂正试着让我们死去!
以下我所要说的,应该可以给你一些鼓励。全宇宙最有能力的两个灵体都想要你的命,我的意思是,神和魔鬼都想要你死!然而所用的方法却不同,而且理由也不同:神是要让你得自由,并赐给你更丰盛的生命,甚至超越你所能想象;魔鬼却想要竭尽所能地在各方面捆绑你以偷窃你的生命。如果你让神那样做,你就会复活,并得着更荣耀、更有能力的生命,甚至超越你所能想象,而且你可以在今生就开始有份于复活的大能。
向着世界死,是我们所能经历最大的自由。对一个已死的人,你还能做什么呢?死人是绝不可能感到彼冒犯、感到被人拒绝、或为自己感到难过,或甚至感到生气,死人也绝不会感到困惑。在我们身上,如果仍有这些事发生,便证明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仍拒绝走在基督徒最基本的呼召之中,即背起我们的十字架(向着自己死)来跟从祂。
奇妙的是,一旦我们真的向这世界死了,一切都会变得清楚明了!如果我们已经死了,所有因为骄傲、自私的野心和想犯罪的隐密欲望所引起的困惑,都会消失无踪。十字架的道路,才能带我们进入圣灵里的清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