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的《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7)》,美国、中国、日本位列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规模前三,其中,中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已分别达到了0.837和0.718。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盈利模式与业务模式等造成深远影响,同时对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有重要影响。
就“银行业与数字化”这一议题,麦肯锡公司对亚洲银行展开了长期调查,总结出数字化浪潮下银行业面临的业务与利润上的威胁。
本文转载自麦肯锡《2018中国银行业CEO季刊——冬季刊》,作者Miklos Dietz,Philipp Härle,Somesh Khanna,Christopher Mazingo,以下是智库为您带来的精选内容:
自2012 年以来,全球银行业资本回报率(ROE)徘徊在8%至9%的狭窄范围内。全球银行业市值从2010 年的5.8 万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5 万亿美元。然而,一场有关银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正在酝酿之中。未来十年的变化,将不会像全球金融危机或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那样显而易见——但它们对银行经济格局和基本商业模式的影响却会更加深远。
这些变化将主要受两股力量的推动:数字革命和不断强化的监管。本文中我们将会聚焦前者:数字技术变革的突飞猛进,对银行业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革命大潮汹涌而来麦肯锡对亚洲银行客户开展了长期调查,从2014 年到2017 年,许多发达市场中,使用在线服务的客户数量大幅上升,大多数新兴市场更是翻了两倍以上(见图1)。
数字化不仅被广泛应用,更推动了销售。在亚洲发达市场,58%-75% 的客户在线购买了银行产品。研究还发现,更多的客户愿意尝试全面数字化产品(尤其是储蓄)。关键是,一半以上的活期/ 存款账户和信用卡客户表示,如果新的全面数字化的服务提供商能给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方案,他们就会转换银行,而且会从现有银行转移至少三分之一甚至多达一半的业务。诚然,客户可能没有全面考量过转换银行意味着什么。所以,实际的转换率可能不到50%。但是在亚洲,似乎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客户打算一试。数字银行似乎将沿着其他消费技术的应用路径前进(比如收音机、电视机、微波炉等)——这将是一条快速获客的S 形曲线。
麦肯锡在欧洲的研究发现,SME(中小企业)客户选择有良好数字平台银行的可能性比选择在附近设有分行的银行的可能性要高4.5 倍。参加2015 年4 月麦肯锡商业银行圆桌会议的企业银行领导人中,有五分之四认为,数字竞争者将很快对其业务形成实质性威胁。在资本市场上,各类资产相继电子化,大批新的参与者也纷纷对这种变化加以利用。现金股票就是这样一个案例:现在,一大部分交易是由15 年前还不存在的公司操盘的。
为什么客户要转移呢?有四个主要原因。
首先,应该承认,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往往谈不上深厚。银行体验通常不太有吸引力,客户很少与银行员工形成个人纽带。
其次,科技的发展带来新的行为,银行或客户都无法预知这些行为。就像史蒂夫• 乔布斯的名言,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别人告知。设计精湛的技术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长期行为偏好来采取行动——节省时间,立刻获得享乐体验,与朋友社交,拥有最新科技,喜欢优雅美丽,讨厌枯燥乏味,诸如此类。
第三,金融危机令银行业信誉受损。危机也在许多地区催生出了新的规则,这些规则旨在更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信息,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利益冲突,解除服务捆绑。英国零售分销审查便是这样的例子;它要求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多银行服务成本信息,同时要求投资建议与投资产品脱离。实际上,欧洲的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一波前所未有的监管变化。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 II)以及其他法规,旨在禁止诱导,提高收费透明度,针对顾问服务流程、行为和合规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四个因素也值得一提。行业正面临人口统计上的双重挑战。千禧世代,数字时代的孩子,是下一波银行客户。而较年长的客户,属于行业的中坚力量,越来越适应数字化。在美国,银行业60% 以上的收入来自于50 岁及以上的客户(这一点与电信、零售等其他以年轻客户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消费行业截然不同)。目前,在许多市场上,45 到65 岁的人群是智能手机用户增长最快的群体。随着年长客户越来越习惯于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将被功能丰富、风格优雅、便于使用的应用和互联网服务所吸引。
溃堤蚁穴数字化的腾飞,给银行的业务模式造成了重大威胁。历史上,银行将融资、投资、交易等不同业务融为一体,长期服务于客户的所有财务需求,从而创造价值。银行提供低成本的基本银行服务,以捕捉客户。一旦客户进入,例如,开设了活期/ 支票账户之后,惯性往往就会产生,银行就成为默认选择,银行就得以在存款或外汇交易等其他产品领域保持有吸引力的利润率。客户关系将这些活动维系在一起,交织成一张网。
图2呈现了基本业务模式的经济效益。65% 的利润来自于业务发起、销售和分销这些面向客户的活动。银行从业务发起和销售产生的ROE高达20%,很有吸引力,明显高于干瘪的贷款业务,贷款发放产生的ROE 仅为4.4%。
当客户对银行感到不满意时,他们更倾向于货比三家。转换银行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新应用和在线服务已开始打破银行施加在客户身上的巨大粘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创业公司并不要求客户立马转移全部的金融业务,而是一次只要求一个小小的变化。美国创业公司NerdWallet 以及印度的BankBazaar.com 等平台汇集了大量银行产品,包括贷款、信用卡、存款、保险等。其他平台,如fx-compared.com,则专注于单一产品。部分平台,如moneysupermarket.com,利用单一产品作为跳板,如今不仅覆盖了全部金融产品,还将触角延伸到了能源、电信、旅游等行业。这些新服务使客户能异常方便地开立账户——一旦他们拥有了账户,就能一键转换服务提供商。另外,新服务提供的产品也具有相当高的竞争力,通常比银行在自身网站上提供的条件更具吸引力。
数字化创业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大型科技企业以及影子银行都拥有巨大潜力,它们能把握技术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客户行为的改变。动力无疑也很大,因为对于创业公司所有者和投资者来说,哪怕只是分得1 万亿利润蛋糕的一小块,也意味着一大笔财富。
难怪金融科技公司呈现爆炸式增长,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到这个板块。金融科技板块的风险资本投资从2013 年的32 亿美元跃升至 2018 年308 亿美元(仅前十个月)。大量金融科技公司快速进入各类银行活动及市场(见图3)。
创业公司有显著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它们的成本比银行低,因此能为客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价格。例如,在大众零售财富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公司管理首批100,000 美元资金,仅收取15 个基点的顾问费;而老牌企业一般收取100 个基点甚至更高。
创业公司还创造了更直观、更吸引人的客户体验。例如,中国的支付服务公司支付宝、英国的投资服务提供商Nutmeg 就把互联网金融变得更加简单直观。支付宝做了一个储蓄游戏,将用户的收益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增加语音消息和表情,使点对点转账变得更加有趣。Nutmeg 则针对未被私人银行纳入服务范围的大众富裕客户提供简单可靠的服务,承诺如果您“能在10 分钟之内告诉我们您的情况和目标,我们就会为您建立和管理投资组合。”对于大部分投资经理以及他们所熟悉的注册流程而言,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此外,金融科技公司还从试验文化中受益良多。很明显,它们比银行更小、更敏捷。它们能把握机会,迅速修正错误。
四面楚歌新企业层出不穷,致力于改善某种具体的客户体验。每一次成功夺取银行客户,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薄弱。当零售客户用一种服务积攒大学学费,用另一种服务收集信息,用第三种服务获取“无接触”抵押贷款时,他/ 她对于银行来说,就是一位流失的客户。
客户关系弱化后,传统的业务模式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同业务受到的威胁有所不同(见图4)。总体而言,零售业务面临的风险最大;低端客户财富管理也会受影响,颠覆性影响可能最终还会蔓延到高端客户;批发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较小(部分原因在于它已经经历了大量的数字化颠覆性影响)。
具体而言:
以零售客户为目标的银行存款、贷款、活期/支票账户等核心业务,受到庞大的监管体制的约束和保护。即使是最大的、财务实力最雄厚的消费品公司,一想到要遵守与业务相关的所有地方、国家、国际法规,都会望而却步。威胁,不在于其他竞争者意欲拿走业务规模。无论是聚合网站,还是直观的应用,竞争者想要做的是通过业务发起和销售机会夺取客户关系。如今,新的市场进入者数以百计,它们销售消费贷款、抵押贷款、存款、外币兑换和其他基本银行服务。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们并不提供销售的产品,而是利用银行及其资产负债表来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利用信用卡公司及其支付“主体”发行信用卡,利用外汇经纪公司来进行外币兑换,等等。对于银行而言,后果相当具有戏剧性。银行从分销环节获得的大量价值,可能落入他人之手。利润率将面临压力,客户关系,也就是银行赖以销售其他高利润率手续费产品的平台,将被弱化,甚至消失。
在某种程度上,支付业务已经被颠覆,未来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的颠覆性影响。创新在蓬勃发展。非银行机构,如苹果和Square 公司,正创造一种新的手机支付和商户收款解决方案。Transferwise 和其他创业公司在创建一种新的点对点转账服务。特别让银行感到不安的是,“脸书”刚刚推出了一个转账系统。“脸书”以及其他拥有海量客户群的“平台”公司盯上了客户支付数据的机会。由于现金使用量下降,数据的有效使用增加了交叉销售机会,因此新服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支付市场规模。但是,银行却可能无力捕捉这方面的增长。支付业务绕过银行或信用卡,这可能会挤压利润率。欧盟支付服务法令等规定可能成为进一步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催化剂。
中小企业银行业务与零售类似;银行成本高企,产品和服务容易受到自动化和数字渠道影响。某些企业银行业务,例如贸易融资,同样容易受到冲击。资产支持贷款、银团贷款以及其他复杂的定制业务更有可能保留在银行内。
数字化早已颠覆了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CMIB)。最显而易见的是,许多资产类别的销售和交易已经实现电子化,这一趋势将继续蔓延到其他领域。电子交易市场的利润率已大幅缩水(作为部分补偿,部分产品的业务量出现了飙升)。新的资本要求和其他监管改革对业务量、收入和利润产生了显著影响。短期内(1-2 年),随着许多资产类别的交易转向多交易商平台和掉期交易机构,银行可预期数字化和监管改革还将产生进一步影响。两者带来的额外的价格透明度将使利润率减少。
中期内,由于某些原因,CMIB(尤其是全球托管和现金管理等业务)可能比其他业务受到的影响要小。首先,它们是批发业务,而非零售。其次,行业集中度较零售银行更高,大型资本市场公司拥有巨大的规模优势。再次,监管压力可能刺激创新以及持续的降本和风控。监管变革的节奏加快,特别是美国资本综合分析评估(CCAR)式的资本限制对于银行应对数字化的挑战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鲜有创业公司或非银行机构能适应资本市场活动方面明显加强的监管负担,因此,它们将寻求为银行提供技术,而不是取而代之。
在十年内,CMIB 可能处于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位置,成本和风险有所降低,原来的威胁大部分被消化。
毫无疑问,虽然数字化革命开始加速,但是大量潜在性颠覆尚未显现。除了支付是一个明显的例外。事实证明,大部分银行活动仍然坚不可摧。创业公司捕捉到的贷款、存款和其他业务份额微乎其微,但是成长迅速。问题是:它们是否能够形成足够的规模,对银行的收入和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估算对银行利润的预期影响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竞争者将目标瞄准业务发起和销售,即银行面对客户的一面。哪怕直接客户关系遭受到部分损失,也会产生显著影响。审视银行的五大零售业务——消费金融、抵押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支付和财富管理,麦肯锡发现风险普遍存在。在消费金融领域,到2025 年,高达40% 的收入和高达60% 的利润面临流失风险(见图5)。这相当于该业务ROE 的大约6 个百分点,目前ROE 水平估计为10% 到12% 左右。在支付领域,30% 的收入和35% 的利润面临风险。其他业务面临风险的收入和利润比例较小,但是这种风险也是实质性的。以上估算假设银行将继续沿着现有轨迹削减运营成本,但是没有假设它们采取任何行动提升业务量、修改价格或降低其他成本。
为什么对银行的影响如此之严重,尤其是贷款?理论上,银行可预期随着利润率收窄,收入将下滑。因为运营成本与业务量而不是收入挂钩,而收入下滑大多由于价格侵蚀引起,所以收入损失对利润的打击几乎是1 美元对1 美元的效果。同样,资本要求也是与业务量而非收入挂钩,这意味着资本要求不会降低。也就是说,银行只有将成本收入比降低到目前水平以下,才能保持ROE 稳定。
在其他研究中,我们还考察了对资本市场业务的影响。我们估计,未来五年内,排名前10 的交易商有6%-12% 的收入将会面临风险。
对银行的影响将波及甚广,可能在短期可通过战术性重新定价应对挑战,但是从长期看,业务模式必须彻底改变,使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降低到比目前低得多的水平,才能重拾竞争力。
摇摆因素银行与非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且难以预料。若干因素可能会造成天平失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监管。目前,监管者认为风险正在转移到监管体系之外——但可能会达到某种极限,监管者或许会决定将非银行纳入监管,从而遏制这一趋势。美国财政部已经开始向上市的P2P 贷款公司“提出恼人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拆台式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它们要“共担风险”。
监管部门对于大型银行的看法也出现潜在转折。如果大型银行认为监管过于繁复,成本过高,那么它们可能会将自己拆分为几个较小、重点较为突出的实体,以便更好地应对来自非银行机构的挑战,正如部分银行家和分析师所说,这种可能性正在变大。
网络安全是另一个关键支点。随着更多的银行收入以数字化方式实现,大型网络欺诈可能会促使客户行为发生重大变化,把客户推向看上去最安全的那类机构。
另一个因素是经济周期。绝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尚未经受过经济衰退的考验。到目前为止,新的风险评分和风险管理模型似乎比传统银行的模式更有优势。然而,它们只是遇到了美好年景。在经济下行期,这些模式的优越性可能不复存在,金融科技公司实现销售的、之前未享受银行服务的细分客群,可能被证明存在风险。例如,面向小企业的P2P 贷款公司的投资者可能会震惊于始料未及的高违约率,从而缩减投资和融资。大量通过再融资而存活的中小企业,将疲于应付流动性减少带来的挑战,进而违约——致使违约率进一步提高、流动性进一步减少。这将使银行的地位得到巩固,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则会偃旗息鼓。
同样,利率的提高可能会使投资者失去寻求更高收益的积极性——无论是通过P2P 贷款、众筹,还是新的存款和财富管理产品。没有这样的积极性,金融科技公司就可能无法达到建立可持续模式所要求的客户规模。
一些新的业务模式还没有经过长期考验。价格点通常设在低水平,以吸引客户,但却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而,金融科技公司可能不得不提升价格,造成客户流失,降低价格侵蚀对银行业的影响。
最后,某些基础广泛的结构性转变可能向某个领域倾斜,从而加快数字化进程。例如,丹麦已经通过立法,力求在5 年内实现无现金经济。
数字革命快速发酵,但是各地区发展速度不一。正如小说家威廉• 吉布森所言,“未来已经在眼前——只是没有均匀分布罢了”。在全面采用数字银行服务方面,美国落后于欧洲,甚至在欧盟内部,北欧国家也大步超前于南欧的另一些国家。新兴市场出现了类似的分水岭,一边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比如中国市场,另一边数字革命尚未形成气候。
因此,银行对于数字化的影响也持不同观点。然而,各家银行都不得不接受威胁的存在。数字化革命不仅对银行的经济状况造成后果,还会影响其战略。在利润率远远低于现有水平的情况下,银行是否能收回资本成本呢?尽管个别机构有可能成功,但整个行业似乎不可能。
在新的环境下,两大主要的战略推动将最终获得成功。银行要么奋起捍卫客户关系,要么学会不依赖客户关系而生存,成为提供贴标资产负债表产能的精益服务机构。银行也可两条腿走路,至少在中短期这样做。它们可以一面经营某些细分客群,一面将资产负债表借给非银行合作伙伴。对于不占据领先市场份额的银行来说,这是一种“双赢”。
版权声明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