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概念的发展起因,和很多平台化发展的起因是一样的,就是提高多产品业务条线的统一管理效率。
而中台本身又在后台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将共性能力提取出来,独立强化发展,进而实现对前端多业务服务线的灵活赋能。
也就是在管理诉求的基础上,强化了经营诉求。如果没有多业务服务需求,没有对客前端,也就不太有中台概念。
在这里,很多人将中台和平台的概念混淆。
究其本质,中台是一个组织概念,是发展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的组织,需要具备相应的组织能力。
而平台是不具备业务属性的共性能力的整合,是一种应用层面的形态。
简而言之,中台是组织形态,平台是应用形态。
很多机构说,我已经搞了Iaas、Paas云,我的分布式核心系统已经很完善,我已经有数据仓库、数据中心,这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中台呢?
显然这样的中台理解还是聚焦在技术视角、能力视角,而没有真的站在业务视角、组织视角,平台的建设并不完全等于中台能力的建设。
一直以来,我感觉业务部门对业务中台的重视都是不足的,技术中台与业务中台发展有所失衡,平台建设与中台能力建设的投入也有所失衡。
而如果不用业务经营视角去看待中台,“中台”价值也就难以被充分激发,“平台”的作用也就被打了折扣。
我们举几个问题:
1、数据中台,是要服务于全量数据管理的维度,还是要服务于某一类客户经营的维度。
2、营销中台,是要服务于内部存量渠道运营,成为内部精准推送的工具平台,还是要整合内外部、跨渠道营销,形成大的市场职能中台。
3、用户中台,是要聚焦于内部用户行为的分析汇总,还是要打破信息孤岛去做内外部用户的串联映射关系,形成全量用户管理和运营中台。
4、业务中台,是要管理好产品销售行为,还是要将产品能力赋能于用户、客户管理前端,实现客户经营目标。
这些经营属性的业务中台与触点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与技术中台不在一个维度,是技术协作的关系。业务中台更要让中台能力得到持续增长。
但是即便这么说,对于很多金融机构内的人来讲,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
的确,相比金融机构,互联网更聚焦于“以用户为中心”的前端管理,自然对中台的理解也就更“清爽”。
但对大型金融机构而言,中台组织的概念很复杂,原因在于机构的历史经营模式、和监管模式都是以产品业务为中心的。
机构内组织设置,既有B端服务又有C端服务,又有客户维度,又有产品维度,中台的能力被分散在职能有交叉的各个业务或客户管理部门。
而“业务”到底是什么,似乎是另外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金融服务中,信用卡、贷款、理财、存款是不是业务?这到底应该算是产品还是业务呢?
这个问题恐怕众说纷纭,究其原因在于银行把“开办/开通产品”作为“业务”,而不是把对客户的服务作为“业务”。
实际上,客户经营的主管部门更需要站在客户视角去研究客户对业务的诉求,对中台组织能力的需要,并切实的管理好中台组织,以满足极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技术主管部门更应该研究中台所涉及的系统,如何满足集约化的技术研发管理要求,如何提高对中台能力的技术响应速度。
经营要以客户为中心,这也是大中台能力时期经营模式变革的需要,虽然金融机构普遍喊了很多年,但这涉及到渠道、用户、客户、产品的关系变革,本文不做具体展开。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很多金融机构的中台能力被弱化,并对实际经营目标产生了影响,例如:
1、前台业务经营跨过中台,高度依赖后台服务配套,跨部门后台协作使得前端的敏捷性降低。
2、中台能力对前台支撑功能不完整,经营缺少数字化统筹工具,决策依据不完整。
3、以业务和产品管理为主视角的后台管理,与市场客户经营为主视角的前台管理之前缺少衔接能力,前台经营策略被后台管理策略牵引钳制。
总结而言,中台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形态,这个组织的核心职能就是独立发展与业务经营相关的通用能力。
例如客户洞察能力、营销整合能力、支付能力、业务产品交易能力、非业务信息与场景服务能力等等。中台组织也需要针对业务对通用性功能的需求变化,而具备相应的成长性。
中台能力的体现,既需要线上数字化平台,也需要诸多线下工作,但终究都会融合在数字化的服务中,并不断向前台提供丰富的接口支持。
而前台,可能是移动设备、固定设备、人员,可能是内部或外部,可能是成熟渠道或新型渠道,可能是表层的媒介资源或深度的功能。
不能论如何,前台的客户化用户化经营,才能发挥中台的通用性、专业化组织能力,才能让该灵活的更灵活,让该强大的更强大。
关联阅读:
首发丨熵简科技获千万美元B轮融资,全面进击多领域数据中台服务
重磅!冰鉴科技获3.35亿元Pre-C轮融资,国和投资领投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