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BIM清流BIMBOX”(ID:BIM-BOX),作者BIMBOX。智能网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2019年9月,建筑圈平地一声雷:阿里4022万中标雄安BIM管理平台,60天工期,综合得分91.12,甩开第二名三分之一。
中标的技术细节少有人关注,大家口口相传,说的最多是两句话:
跨界打劫;
干掉你的,从来不是你的对手。
一切好像来得太突然,关于数字城市,建筑圈儿还没做好准备,怎么被电商圈把生意给抢了?
那天晚上我和一个搞施工的朋友聊天,我问他,阿里中标雄安的事你听说了吗?
他说,阿里?不是开淘宝搞双11的公司吗?跑雄安干嘛去了?
我不禁感叹:人们只看到暴雨落下时的电闪雷鸣,却从不问什么时候开始阴天的。
今天,我想带你来一场时间穿越,回到历史的重要节点,看看这场雷雨从何而起,要到哪去。
01 跨界?NO!
我们先把时钟回拨到两年前。
2017年11月8日,就在双十一激战的前三天,阿里巴巴集团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未来智能城市,以云计算为基础设施、物联网为城市神经网络,城市大脑为人工智能中枢。
马云出席了签约会,他在会上说:「雄安是千年大计,它标志着21世纪以后城市应该是什么样,阿里巴巴对雄安非常重视,但是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到雄安来做生意,我们觉得参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城市的建设,比什么都重要。」
不管怎么说,此时的阿里巴巴已经宣布,在雄安注册了三家子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雄安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雄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菜鸟雄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看,阿里的雄安棋局,至少在两年前就已经落子了。
但雄安远远不是阿里的第一站,我们把倒转的时钟调快,倒着往回看。
2017年11月,阿里城市大脑落地雄安;
2017年10月,杭州城市大脑1.0正式发布;
2017年8月,城市大脑落地澳门;
2017年4月,城市大脑落地苏州;
2016年10月,阿里云栖大会上,城市大脑首次亮相;
2016年4月,阿里开创「城市大脑」概念,以杭州为试点开始实践。
我们一路回溯,追到了2016年,那是阿里「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元年。
那年10月,在杭州试运行了6个月的城市大脑平台在云栖大会上首次亮相,一身程序员打扮的王坚在台上讲到:
城市需要有一次巨大的提升,需要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大脑,要让数据,而不是人,来解决问题。杭州是一个探索的城市,它在为全国城市甚至全世界的城市做探索。
这一届云栖大会的主题是「飞天·进化」,原因在于,支撑杭州城市数据平台的操作系统,名字就叫飞天。
等等,王坚是谁?飞天又是什么?
我们的旅程还没结束,这次,我们要把时钟倒转调得更快一些。
现在建筑圈搞BIM、搞数据的人,总会披着一层悲壮的外衣,在传统专业的人眼中,他们「净搞些不创造产值的垃圾东西」,是寄生在建筑企业中的「骗子」。
但比起王坚曾经的天真和荒唐、比起他「行骗」的金额、比起他在阿里的不受待见,今天的这些评价简直可以算是温柔的情话了。
2008年,王坚加入阿里,职位是首席架构师。
这一年,马云正为一件事头疼不已:中国网购注册用户暴增185%,已达1.2亿人,淘宝网上承载了9800万名注册会员,但公司的计算力就要爆表了。
那时的BAT和大型国企所使用的IT架构,几乎全是「IOE」标配:也就是 IBM 服务器、Oracle 数据库、以及 EMC 集中式存储。
这三者全部来自美国,它们的组合在当时的大洋彼岸还从来没有服务亿级用户的经历,在阿里,这套组合已经很难用了,服务器的使用率经常飙升到98%。
眼看着储着人们消费和转账记录的中央大脑就要死机,阿里的危机刻不容缓。
王坚给马云算了笔账:如果按照淘宝的用户增量来计算服务器扩容,硬件和软件费用加起来,用不了几年,阿里就要倒闭。紧接着,王坚提出了一个疯狂的计划:我要给阿里写一个新操作系统,每一行代码都要自己写。
马云不懂代码,但他给了王坚充足的信任,放手一搏吧。
2009年,阿里云挂牌成立,云计算需要的新操作系统,就命名为「飞天」。
2009 阿里云成立合影
「飞天」的诞生一点都不波澜壮阔,甚至可以说是人见人厌的猪队友。内部会议上,几十位负责Oracle数据库的工程师听说淘宝要「去IOE」,转投自主研发的架构,愤怒地直接堵门开骂;
成立不久的阿里金融,被马云强制要求使用阿里云系统,结果系统BUG层出不穷,飞天团队白天赔笑脸,晚上改代码,贷款服务几次差点被整垮。
2010深圳IT领袖大会,谈到阿里正在搞的云计算,李彦宏说这是「新瓶装旧酒」,马化腾则评价到:「一千年以后再说」。你不能说大佬们的判断太天真——正如今天我们鄙视那些不靠谱的想法,他们的观点在当时再正常不过。
2010到2012,被阿里云称作「最寒冷的冬天」。
想支撑起阿里的底层计算,基础的指标是能同时调度5000台服务器,这个指标被称作「5K」。到了2012年,「飞天」的指标还只有可怜的1500。
持续烧钱,持续不盈利,持续拿补贴,持续零成绩,「飞天」成了阿里集团里的「吸血鬼」。公司里越来越多地流传:王坚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而马云就要把他忽悠了将近五年的项目撤掉了。阿里云的同事们每天低着头上班,王坚开始收到大量的辞职信和转岗申请,阿里云的办公室越来越冷清。
马云回忆说:「部门之间因为阿里云整天互相吵架,跟要分家似的,我也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2012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站在台上,泣不成声:「这两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今天来了很多原来阿里云的同学,但他们今天不在阿里云了」。
风雨飘摇的阿里云,等来了马云的一句话:「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至暗时刻,一语定军心。
那一年,阿里云团队的目标只有两个字:5K。没日没夜的连轴转,改代码,调BUG。王坚没有辜负马云。2013年3月,阿里云迎来Deadline,计算能力将达到峰值,相关业务因无法存储和计算,将在3个月内被迫停止。阿里云战车不停。
5月,阿里巴巴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下线。
6月底,飞天通过了最终的5K稳定性测试:强制断电,数据毫发无损。
7月,淘宝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下线。
几个月后,「5K」支持能力翻倍为「10K」,阿里开始把数据和计算全面迁入飞天。
也正是这一年,阿里云助力天猫,拿下双十一百亿神话。
2015年春运高峰期间,阿里云承担了12306系统75%的流量,卡顿现象大为改善。
一年后,王坚瞄准了杭州,利用飞天系统给这座城市装上了大脑。故事接上了前文云栖大会的发布。
时钟回转,2019年阿里云拿下「雄安平台第一标」,此时的杭州城市大脑已经进化到3.0,由交通领域延伸至产业发展、旅游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这一年,阿里云已经和苏州、上海、澳门、海南等23座城市合作了城市大脑项目,单次合同最高中标金额2.99亿。
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阿里云国内拥有 47.3% 的市场份额,甩开第二名三倍,稳居第一。
阿里云已经领跑了十年,它不是忽然跨界而来——迟到的是我们,它才是舞台上的主演。
就在中标一周前,阿里巴巴20周年大会上,A-Band登台演唱《怒放的生命》,主唱马云和键盘手王坚的打扮,有点像疯子和傻子。
我们在文章《一聊新技术就心塞,先干了这碗心灵疙瘩汤》里说:这个时代,零星傻子做饭,少数疯子吃肉,多数呆子喝汤,绝大多数群众只是看客,并在多年后感慨:「我要是回到那个年代......」。这句话,正应此景。
02 打劫?NO!
我不是来给阿里唱赞歌的,因为我们的故事刚讲了一半。
9月17日的中标消息,几乎所有人都只看到了三个关键词:雄安、阿里、4022万,没有仔细看中标内容、招标要求,匆匆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大佬把生意给抢了。
更重要的,是人们很少谈到另一个中标候选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
要说这个联合体在里面是做什么的,得从雄安的平台说起。
在王坚和马云的计划里,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像是自来水厂。目前合作的20多个城市里,城市大脑覆盖了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个领域,具体场景包括:
利用监控数据实时操纵红绿灯;
管控航班起降、上下客、行李搬运、餐配保洁等环节;
酒店自助入住和退房、数字公园卡免排队,先看病后付费。
这些案例中,城市的交通数据、监控数据、出行数据都摆在那里,需要靠算力、靠AI来跑起来。
这件事很难,但阿里已经做到了。
而在雄安,阿里云并不能继往开来、一路碾压。
因为雄安要记录城市的生长,把建设数据也放进来。这些数据不是现成的,而是要所有人一起造出来,这就不仅仅是靠算力能解决的了。就好比建了自来水厂,还要解决水库的问题。这正是雄安数字城市平台之难。
一位参与雄安建设的老领导和我说:雄安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的建设刚刚开始,像是一张白纸,这让我们有机会把建设数据放进来,也必须思考怎么放进来。
新的BIM市场里,两个隐藏的「玩家」也加入了游戏,第一是需要数据的公司,第二是政府。目前和可见的未来,在数据和建筑之间搭建桥梁,BIM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
住建部在2018年11月12日发布了《“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4.5.2条文说明提到:
实现基于一张蓝图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城市现状二维数据、城市三维地面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工程BIM模型主要包括建筑物工程规划BIM模型和市政工程规划BIM模型。具体到雄安,在这次的平台招标文件中要求,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一套标准。
平台要解决数据的展示、查询、交互、审批、决策,实现对雄安新区生长过程的记录、管控与管理。这是软件和硬件的问题,是造水厂。
标准要解决从规划、市政到园林、建筑的数据统一交付,需要把不同专业、不同流程的数据打通,传到平台里去。
这是规范和协调的问题,是造水库。水厂难造,好在阿里造过了;水库难造,我们还没完整地实践过。
规划、园林、市政、管廊、交通、建筑,横跨数十家设计机构和建造单位,专业不同,标准不同,使用的软件不同,交付的格式不同。把所有数据一股脑扔到一个平台里,自动去识别和计算,这当然不现实。
雄安的做法是:六个渐进环节,一步一步来:
现状空间(BIM0)
总体规划(BIM1)
详细规划(BIM2)
设计方案(BIM3)
工程施工(BIM4)
工程竣工(BIM5)
每个环节对应的是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对数据的录入方式和使用者加以区分。每个阶段的数据流到下一个阶段,都要编制入库标准,对结果进行统一编码。进入平台的所有成果数据,都要遵循一个统一的数据转化标准:XDB。这一标准也正在不断完善。
关于数字雄安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同专业小会开了无数,大会开了十几次,每次会议都有领导班子参与,阿里也是从第三次会议开始就深度参与。
目前,跨专业标准数据的转换,已经进行到从设计方案(BIM3)向工程施工(BIM4)阶段的推进,最终的目标是把这个进程推进到BIM5,并最终满足XDB的要求,和总体平台完成对接。
从结果上看,是一个平台、一套标准,但过程中需要开发的转换和审查软件,需要整合的专业标准,不计其数。
建筑人对平台有一个习惯认识:它应该是给自己带来便利的,而雄安的事情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了公共服务项目中平台的新范式:设计师和施工人员不是平台的服务对象,他们是给平台提供数据服务的人。
整合多专业、多格式、多标准到一个平台,正有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做着。从业务到平台的统一目标,也远非阿里一家能完成。说阿里并非「打劫」,而是「合作」,这话真的一点都不虚。
03 终局?NO!
商业不是过家家,无论在哪一个战场,无声的硝烟都在合作与博弈中弥漫开来。
向外看联网公司争抢的市场:巨头纷纷入局。
阿里是“城市大脑”的领跑者,但领先者不可能永远是通吃者。
与阿里中标雄安的新闻几乎同时,东莞传来战报:《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采购内容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华为中标,金额 27.42 亿元。
华为的首个城市大脑项目于去年年底落地佛山;百度于去年10月份与北京市西北旺镇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智慧西北旺”;腾讯在广东试水后,今年6月以5.2亿拿下长沙城市大脑项目。
2018年开始,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巨头纷纷加入战局,仿佛只在转瞬,已是烽烟四起。
IDC预测,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如果再算上5G、物联网、AI的入场,这个盘子不止千亿美元。中国的600多座城市,正在被厂商们逐一插上小旗。
向内看建筑业领域,专业软件厂商纷纷寻求合作破局。
2018年6月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广联达、微软和华为联合发布了面向建筑行业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2019年9月,广联达受邀参加华为全联接大会,会议上双方签署平台组建合作伙伴协议,在智慧园区、智慧工地、BIM技术等方向达成深度合作。
2018年,中国平安旗下、前身为平安好房的平安城科突然冲进行业内人们的视野,2019年在建筑业内迅猛招人。
BIMBOX和平安城科一位高管有一次非正式的闲谈,她对我说:「我们有一年的野蛮生长期,我只要一个字:快!」
平安易建、平安卓管、平安友筑等智能管理平台火速上线;紧随其后,中地君豪、当代置业、深圳大鹏新区、鹤岗市自然资源局等订单和合作协议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在各大城市与这些平台商合作的国有设计和施工单位,也都摩拳擦掌,希望把自己贡献的力量和经验,固化成标准、规范甚至是通用产品。
《雄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四次明确提及BIM,30多项审查规则、几百项建模标准已成定局,今天它是标杆城市的入场券,下一场争夺战中,就很可能是老兵手中的冲锋枪。
历史的画卷就这样摊开在所有人面前:无论是准备好的,还是没准备好的。
04 BOX观点
领英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在接受哈弗商业评论时说:信息时代做点事,就好比你从悬崖上跳下去,然后在下落的过程中组装一架飞机。
如果你问我:前面说的这些「数字城市」项目和产品,都靠谱吗?我会说:从宣传上来看,一个比一个靠谱。而深入了解会发现,其实都不同程度的不靠谱。
只不过,没有时间等你验证靠谱。
农业时代,人们有上百年的时间验证一项技术是否靠谱;工业时代,验证的时间至少有几年;而今天大加速的信息时代,这个时间窗口被残酷的压缩到几个月。
2008年,林晨曦跟着王坚离开微软,转投阿里。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走进淘宝网技术团队的办公室,对他们说:「以后,你们淘宝的大数据系统用我们的阿里云架构吧。」
「代码已经写了多少?」对方问。
「几行吧。」
林晨曦没撒谎 ,当时的飞天系统,确实刚刚在北京汇众大厦203室写出了几行代码。
那时候,没有人能保证阿里云到底能做成什么样,也没人能猜到,十年后这几行代码被印在了阿里云产品的纪念T恤上。
大多数人最终会选择平凡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每个人的权利,更没有什么对错。更何况,并非每个放手一搏的人都能成为少数的幸运者,即便是阿里云,也有超过70%的员工调头离开。
但知道事实后自愿选择平凡,和稀里糊涂地被迫平凡,是两个概念。
BIMBOX希望做的,是把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告诉给人们。从旧时代的温床里成长,我们习惯性地觉得,路都是铺好的,职位就那么多,选个专业,选个公司,选个老板,慢慢混,像是爬香山,总会登顶。而在剧变的时代,我们更像是在爬珠峰,没有人能保证登顶,大多数人会中途放弃,或是冻死在攀爬路上。
BIM的下一个阶段,一定是异常艰苦的,全专业数据集成的路上有太多的深坑等着人们去蹚。或许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者,即将面临的是和阿里当年一样的阵痛:做,累死,不做,等死。每个人都有权选择安全,但至少我们应该对愿意尝试的人报以敬意。
10月1号,一位圈儿里的老友发来消息:
「我对雄安一直很观望,但看了今天70周年庆典,我突然不怀疑了。这样的国家意志下,哪怕是要一个芯片一个芯片铺满整个新区,这事也一定能办到。」
我忽然就想到了当年阿里云程序员的吐槽:「人家的是云计算,我们家的是人肉云计算。」于是回复他:「是,只不过不知道要累倒多少英雄汉。」
他回信说:「愿舍命之人有所偿,愿孤胆英雄不言悔。」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