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裕棻
这本真诚的书将湮灭的那一切都召唤回来了。吴明益笔下这些凄清、神秘又温暖的台北故事,带读者回到那个同舟风雨的年代,台北是一艘灯火通明的孤船,灿烂中透着伶仃。
从前只要在台北住过、混过、玩过,甚至只是经过的人,没有不知道中华商场的。它在最热闹的核心地段,有最新的流行音乐,最顶尖的电子产品,可是也有霉烂的旧书店和修鞋的小铺子。还有些小店凄凉得可怜,我只记得经过它们时的冷哆嗦,可是却一点也不记得它们卖些什么了。
铁道还在的时候,任何一列西线北上的火车进入台北都心之前,都会先经过萧条的清代旧城艋胛,经过喧闹的日治旧区西门町南侧,经过叮叮作响的平交道,再经过中华商场的后面——这几乎是穿越近代历史的光阴序列。当旅人从疾驰火车的窗口望出去,看见中华商场密密麻麻的后门后窗后栏杆,看见理发店洗晒的毛巾和各家小孩的衫裤飘扬,热闹又清贫,走不完的生意和家常,看不尽的灯火和人生,火车会明显地慢下来,哐当哐当,它准备转弯,过了这个弯,旅客会纷纷起身拿行李,伸懒腰整衣衫,长长地舒一口气,噢——台北到了。也因此,中华商场总是外地人最早看见的台北日子。
有几年我常在商场对面的中华路南站等公车,从人群中遥望西门町的电影看板发梦。有时我也走过那天桥,到商场上吃馄饨面,去唱片行看唱片,到海报行看海报。我也会慢慢地逛商场的走廊,从南端走到北端,一间铺子一间铺子看过去。那走廊好长好长,长得恍惚像好几个朝代。一旁栉比的小商店难说是繁华还是破落,生意也难说是兴隆还是冷清。他们守着一方分寸,做四方生意。也许那时我曾与已经搬离商场的吴明益错肩,他当时也许正寻访旧时邻居;又也许我们曾在中华路南站挤过同一班公车去上课,他极可能也睁着森林水鹿般的眼睛看那天桥,忧伤地怀想他的童年。
吴明益描绘的台北人有暮光熹微的温度和色彩,景象朦胧温柔。中华商场宛如台北城的缩影,是的,都城的人也一样过小日子。这些角色在最热闹的场所过市井生活,他们几乎参与了每一个路人的记忆,紧贴密合,你几乎还听见那孩子的跑步声和咳嗽,闻见鞋店皮革的气息和点心世界的面香。他的故事让你觉得仿佛早就识得此地此人,他是你熟悉的某个模糊的身影,他将故事的角色安嵌到读者的记忆里去,让人几乎以为他必定曾经出现在你生活的某一角,或者他真的与你等过同一段红绿灯,他也许看见了你行色匆匆,所以你的彷徨也被写进故事里了。吴明益正像是天桥上的那个魔术师,他可以任意唤回时间,错置空间,截取你记忆情感的碎片使之复苏,他赋予物件生命,他使你同时感到迷惘和明澈。他也像是那个做标本模型的人,手下的人物栩栩如真,各有微渺的起伏和浓缩的爱恋苦楚。
所以啊这书是真的有魔法,当整个世代都已经习惯暴乱和刻薄的话语,当我们习于以憎恨取代信念,当我们惯常对时代投以鄙弃的眼神并以此为傲,我深深庆幸中华商场曾经住过这么个小男孩,他有如此天赋能够让那时光再现,并且重新赋予质量和温度,让我们得以从他善良宽容的眼睛,回顾那时代,那生活,这座城,然后学着饶恕他人和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