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五随”人生观

“五随”人生观

朋友和我分享了一则故事,我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着。“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说:“这下完了,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周过去,光秃秃的地面上长出大片青翠的草苗,连没有撒种的角落也泛出绿意。小和尚高兴地直拍手,师父点头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好棒的人生观,好美的生活态度,相信大家都心向往之。但随即升起疑问:这样的人生观能干大事吗?

《商业周刊》创办时,我邀好友CoCo为本刊画漫画,他也同意鼎力相助。我与同事商量,既然是《商业周刊》,当然该用商业漫画,于是我们每周选几则商业新闻,附上编辑的解读,发给CoCo作为漫画题材,CoCo勉强同意了。这么做了几个月,同事不胜其烦,CoCo不胜其扰,读者也说CoCo在《商业周刊》的作品不精彩,可以说“三输”,只好叫停。过了一年,我鼓起勇气再邀CoCo,这次我说:“请忘掉《商业周刊》,爱画啥就画啥。”这么一画二十余年,又省事又开心。这算不算“随性”?

《商业周刊》初期,我们每天都强调杂志的定位,大家一致同意,最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有用”的商业资讯,但市场反应不好。有一次我们刊出一篇南部地产大亨的报道,我一位金融界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这篇文章读了“很有用”。我很纳闷,为什么一篇高雄地产界的人物故事报道,台北金融界的人会说读了“很有用”?朋友告诉我,做投资的重要工作,就是发掘“企业新星”,“企业新星”的所有事,包括他的成长历程、朋友、嗜好……都是“有用的信息”。这席话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什么事对什么人“有用”,是很难了解的复杂现象。这算不算“随缘”?

后来我对同事说,请大家忘掉《商业周刊》这四个字,忘掉“有用”这个概念。我告诉大家:如果一件事,你自己不感兴趣,世界上就不会有人感兴趣;你自己不感动,世界上就没有人会感动。在《商业周刊》工作,只要“随心如实”就行了。大家照做之后,我们连续成长了十余年,还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市场发行量最大的商业类杂志。

随性,随缘,就不能干大事吗?至少我认为并非如此。

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曾经走了多少弯路,吃了多少苦头,误会了多少次别人,让自己受了多少累,都与没做到这“五随”有关。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