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十字架.
 概括起来,加尔文讲到了两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个是,除非经历十字架,否则人们不能完全依靠上帝。
 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自我否定的第一个方面,即完全抓住这根藤条,脚可以松掉。
 这并不是凭着人自己,往往需要苦难和磨炼。
 第二个是,十字架能够让生命得以完全,更加顺服和忍耐,并除去其中的渣滓。
 在这里,加尔文把基督教对忍耐的看法与哲学家的看法做了一个对比。
 即从苦难的观点,讨论了斯多葛派对忍耐的理解。
 对于忍耐,斯多葛派往往是将其理解为被动的;是我别无选择,不得不去经历的。
 因此,斯多葛式的忍耐操练的目标是,既然人们是在一个无可奈何的世界,那么去学习面对命运,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动情,波澜不惊,这就叫忍耐。
 而基督徒所说的忍耐,保罗讲到了两个方面,首先,这种忍耐不是一种不动情,内在的压制。
 他可以同一个哀哭的人一起哀哭,在忍耐及经历痛苦的时候可以在上帝面前倾诉释放出来。
 甚至耶稣说,哀恸的人是有福的。
 换言之,哀恸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当然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更多是在上帝面前的表达;第二,它不是一种无奈中的忍耐,而是主动去面对。
 按照加尔文所说的,这种心态是相信自己所有经历到的,即便是苦难,也是出于神的公义、公平和恩典。
 人们经历上帝的管教或经历外在逼迫的时候,当事者下意识的反应是抱怨,至多是当作上帝的管教而感恩;但这还不够,当事者还要在这经历中不是无奈而是真实地认识到上帝的公义、公平;并借着这种认识拓宽当事者的心胸,让他的生命更加完全。
 总之,这就是从上帝而来的忍耐。
 在加尔文看来,这与当时哲学家说的忍耐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