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形势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上半年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一)美国经济复苏内生动力仍较强劲

今年以来,尽管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降至0.2%,但这一定程度上是受严寒天气、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从近期公布的主要指标看,美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4月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再次回升至20万人以上,失业率降至5.4%,创2008年5月以来的新低,接近于充分就业;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2007年以来的高位。随着极端天气影响的消退以及美元升势趋缓,美国经济有望再度加速。据IMF4月份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增长3.1%,较去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二)欧元区经济显露全面复苏迹象

年初以来,欧元区经济出现了更多积极信号,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4%,复苏步伐持续加快并逐渐走出通缩阴影,经济景气指数、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远超荣枯分界线,总体失业率稳中有降,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逐月回落。种种迹象表明,欧元区经济或将进入全面复苏新阶段。推动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加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动力更趋多元。一季度,不仅经济增速较快的中东欧国家延续了此前的向好势头,西欧主要经济体也集体发力,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五国经济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欧洲央行购债计划的实施压低了融资成本和欧元汇率。欧洲央行购债计划实施以来,欧元区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欧元兑美元汇率均出现了显著下滑,对实体经济带来利好。三是能源价格止跌回升。近期能源价格的回升对欧元区4月走出通缩发挥了较大作用,能源对物价水平的拖累由9.3个百分点缩小到5.8个百分点。以上有利因素在今年下半年有望继续助推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一方面,中东欧与西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特征将进一步增强,日益形成一个上下游搭配的价值链体系。另一方面,欧洲央行的购债计划在下半年仍将继续实施,对于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释放。但如果伊朗问题谈判协议最终达成,而且也门局势在下半年出现缓和,能源价格的回调走势就有可能中断,从而对物价水平的回升造成一定程度的拖累,但并不会从根本上扭转欧元区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

(三)日本及东亚国家经济增长积极信号明显

受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多重效应,多数东亚国家因此受益。据高盛计算,亚洲国家(不包括中国)石油依赖度为8.4%,新加坡和泰国石油依赖度超过10%。2015年第一季度,东亚主要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加快。新加坡GDP增长2.1%,超过此前预期,泰国经济增长信号明显,企业投资信心回暖,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也都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弹,但韩国经济增长趋势放缓,经济或陷入“速度与强度”双疲弱的隐忧。继2014年第四季度经济出现反弹后,2015年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及一系列刺激措施提振,日本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改善,设备投资计划增长,工矿业生产企稳,倒闭企业减少。在3月底结束的财政年度中,日本企业设备投资计划比上年增长5.5%,大企业的增幅超过10%。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就业形势出现好转、职工薪水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增强了消费能力。鉴于此,日本内阁府上调对经济的基本评估,认为提高消费税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消退,经济总体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四)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今年以来印度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超过7%,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印度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去年新政府成立以来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外资快速流入;二是加快改革步伐,不断消除僵化的行政审批和企业用工等制度,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三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也进一步降低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物价的回落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了私人消费,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另外,物价下行扩大了货币政策空间,今年以来印度已三次降息,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反向变化

从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在经济复苏时期,全球贸易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在2010年尤为突出。2015年以来,这种情况出现相反的变化,主要经济体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的进程之中,大多数国家的对外贸易却出现大幅衰退。前四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印度同比下降均超过10%,美国同比下降3%,我国下降幅度也达到7.3%。贸易增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制约了贸易增长。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采取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以巴西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二是美国再工业化政策逐步发挥作用,再工业化导致部分生产环节回流国内,新兴产业进入生产阶段,能源自给战略导致石油进口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进口,贸易逆差不断降低。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和欧洲也出现产业回流现象。三是贸易额按观价统计,今年以来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大幅下降是贸易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源输出型国家巴西、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这些国家正在承受着经济衰退和高通胀的双重困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直接冲击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货币贬值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三是高利率加剧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为维持币值稳定、降低通货膨胀,这些国家的央行不断提高利率,但高利率抑制了投资和经济增长,使工业产品供给不足,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四是改革步伐缓慢,成效尚不明显,尤其是垄断服务业如电力、燃气、供水等价格不断上涨。受此影响,今年4月份巴西和俄罗斯通货膨胀率高达8.3%和16.4%,委内瑞拉自从2014年12月以来已经停止公布消费者价格指数(美银美林估算委内瑞拉4月份通胀率同比飙升100.7%),目前经济已到崩溃的边缘,包括我国在内的对委投资和贷款都将受到较大影响。

(二)美联储加息可能影响新兴经济体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尤其是就业市场的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将在年内启动加息,从理论和历史经验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将抬升美国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对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以及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均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将提升国际流动性紧缩预期,引发全球股市等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推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及美元升值,造成资本流出国金融波动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尤其对于部分存在“双赤字”且面临较大银行和主权债务风险的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外债负担加重可能导致这些国家被迫跟进加息并进一步加剧经济困难局面,不排除爆发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的可能。

(三)发达国家有可能陷入“量宽陷阱”

“量宽陷阱”是指随着央行量宽规模扩大,债券市场流动性逐渐弱化,未来量宽政策的空间随之逐渐缩小。根据美国证券行业及金融市场协会的数据,市场上流通的美国国债数量较2007年已经增长三倍,到2014年底时达到12.5万亿美元,但是成交量却下降了11%。2015年4月,日本生命保险会长冈本国卫认为,进一步的货币宽松措施是不可取的,日本央行已经购买了市场上约九成的公债。“量宽陷阱”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量宽政策已经或即将走到尽头。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无空间的情况下,必将加大发达国家经济步入“长期停滞”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逐步由出口导向转为投资导向

2005年,日本海外投资收益首次超过贸易盈余,政府随之提出了从“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这一做法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对外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本和技术优势,以“一带一路”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加强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和技术合作,逐步由出口导向转为投资导向,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二)加强国际政策交流

我国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临共同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我国实现了保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的统一,这些经验对巴西、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些国家经济上面临严峻的形势,均希望加强与我国的合作,在继续加强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同时,建议加强政策交流,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软实力。

(三)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在我国证券市场交易空前繁荣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很可能冲击我国金融市场。因此,需要未雨绸缪,加快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体系,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进一步完善应对大规模跨境资金流入流出的政策预案,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监测和渠道分析,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