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家长:你溺爱你的孩子吗?

现在一些青少年有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得抑郁症。本来可以是很幸福的家庭,却因此变得孩子大人都很愁苦。我认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有溺爱孩子的倾向。溺爱孩子对孩子有很多害处,例如下面这三方面的溺爱带来的害处。

1,满足孩子的一切欲望。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要怎样就怎样。家庭成员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家庭里的小祖宗,大家都是为孩子服务的。这样就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以为别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当孩子长大与外人接触时,就会遇到很多挫折,因为别人不会惯着他。这时他会觉得每个人都对不起他,想起一个恨一个,无法与人有正常的关系,严重时就会患上抑郁症。

2,对孩子保护过度。怕孩子累、怕孩子受伤不让孩子做事,需要孩子做的事都由家长替孩子做。例如替孩子收拾玩具、给孩子穿脱衣服、替孩子剥鸡蛋皮、替孩子削铅笔、替孩子背书包、替孩子做值日生、替孩子填写表格等。这样,孩子就会什么都不会做,也不会有责任心,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

当他稍有不如意之处,就会怨恨父母,他会认为是父母没有给他做好,才使他遭罪的;父母总是欠他的,父母是他的冤家。由于他没有责任心,所以不会担起孝敬父母的责任,因此就有偏疼不得偏疼济的情况发生。

什么都不会做、没有责任心、只知道索取的人,谁会愿意与他做朋友呢?哪个用人单位愿意用这样的人呢?有一些孩子由于不能正常工作,就在家啃老。不会做事,就没有成就感,就没有快乐和自信心,对自己的评价是负面的,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会很孤单,很痛苦,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不管教孩子。怕孩子不高兴,就任凭孩子为所欲为;既不教导他应当遵守规则,也不纠正他的错误。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长大就好了,或者认为孩子上学有老师教导就好了。结果是: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眼中没有权威,他们不会尊重父母,在社会上也不会尊重领导、朋友、同事,不服从规则、法律,很容易成为无法无天的人。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是老师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念,学校主要是教授给孩子知识,使孩子成才,在成人方面教导的比较少。道德品质的培养从上学开始就太晚了,俗话说:“三岁看老”,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很多家长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提前让孩子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班,却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品德,这是大错。

“人才”,人在前,才在后, 成人重于成才,因为有才无德的人,很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无德之人的才能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越大,因为他的才能往往会不正用,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不关心对人有益或是有害。

教育孩子的责任是父母的,老师只是辅助。孩子不好怪老师,是推卸做父母的责任。孩子好不好,父母要负主要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培养人的。孩子有了好的基础,上学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届“政府”,是给孩子建立秩序的。尊重权威、遵守秩序规则,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像样,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这种榜样作用时刻都在对孩子发生着影响,比用言语教育的作用大得多,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要是怎样的人。如果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容易使孩子成为表里不一、假冒为善的人。

品德培养的关键是:正确的信仰。因为信仰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才能产生高贵的品德。被真理之光照耀的人,才能走在正路上。

正确的爱,从动机到行为都是合乎真理原则的。对孩子无原则的爱是溺爱,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成为坚持原则、遵守秩序、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对社会、对家庭不会有多大贡献,甚至自己不能独立,不能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

盼望有溺爱倾向的家长能够觉悟,不但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更要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愿每一位可爱的孩子不但在身体上,同时也在品德上能够健康地成长。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13:24 )”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