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AGV篇︱“青年”与“中年”AGV的碰撞
[ 智能网导读 ] 科钛机器人创始人林志赟在接受智能网物流采访时表示,现在随着AGV产业化与智慧物流的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企业进入到AGV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后来随着核心技术的沉淀和积累,会走向相对集中的竞争格局。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而这也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得益于工业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外的AGV由一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领域慢慢拓展到仓储及物流领域。

而国内,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迟,刚开始,AGV在国内发展并没有得到普及与应用,企业认知不足,之前智能网物流在AGV国内篇中介绍过,起初AGV的研发大都在科研机构、研究所等地点——国内从60年代开始自主研发, 1991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通过金杯合装项目,完成了AGV从实验室样机到生产一线产品的转变。

为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智能机器人列入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前沿技术。

2012年,亚马逊宣布以7.75亿美元全资收购Kiva,并开始应用到物流仓储业务中。据了解,亚马逊在收购Kiva 机器人之后将普通订单成本下降 20% 至 40%。由此,中国的类Kiva AGV机器人之风,便随着亚马逊在收购Kiva 机器人迎来一波浪潮,AGV技术及行业集中度在逐渐提高。2014年,中国AGV行业产量为3000台,2018年,这一数据便已突破两万,并且AGV市场规模达42.5亿元。

科钛机器人创始人林志赟在接受智能网物流采访时表示,现在随着AGV产业化与智慧物流的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企业进入到AGV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后来随着核心技术的沉淀和积累,会走向相对集中的竞争格局,但由于柔性化的趋势,不会出现寡头垄断的情况。这也预示着,在一定时间内市场集中度正经历转变。

AGV产业中技术、资本的双向加持

AGV行业中常说“护城河”、“竞争壁垒”,技术则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林志赟表示,由于欧美是AGV产品的开发先驱,所以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是以自主开发为主。国内早先AGV技术大都从国外引进,1980年引进第一套AGV,九十年代初使用了日本进口的电磁导引AGV。1996年,引进美国WEBB公司AGV技术,并开始研发全方位视觉引导自动车。

AGV虽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如运动控制、避障机制、导航技术、视觉识别等。但其实在这一系列技术中,导航技术更居核心。在林志赟看来,AGV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二维码导航、激光slam导航和视觉slam导航,未来发展也将以这三种导航方式为主,进行发展。

国外与AGV有关的企业大多成立较早,初创企业与国内相比较少,但是普遍发展速度较快,融资轮数普遍在B轮及之后,从融资时间来看,最近大多集中在2018、2019年,这一点与国内类似。

国外近年成立有关AGV公司

从去年开始,“资本寒冬”这一说法就在许多行业盛行。但资本并没有在AGV领域停下追逐的脚步。从2019年到2018年上半年,AGV融资事件不断,由于国内AGV多为初创企业,资本的入局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国内今年成立有关AGV公司

“青中年”AGV的危机一刻

之前提过,由于早期国内AGV技术大都来自国外,国内对于AGV的本土化改造不够,很多企业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此外,国内目前对AGV产品自主研发力度不够,产品仿造、东拼西凑现象严重,这就导致产品故障率高,零部件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国外AGV自动化程度较高,重视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成本较高,导致国外AGV产品成本普遍较高。从国内外角度来看,林志赟向智能网物流介绍道,目前国内外AGV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工程化实施方便简单,这个需要AGV供应商能够下大功夫投入研发,开发优质AGV产品。

从前两篇AGV盘点文章里列的企业可以看出,国外企业成立时间大都较早,国内AGV初创企业较多,亚马逊收购KIVA后,国内掀起AGV企业创办热潮,无论从资本还是企业成立数量来看,国内AGV产品生产在2017、2018两年里达到了高峰,行业内部甚至还出现了“电商仓储的智能设备已达到饱和状态”的传言。普罗格创始人周志刚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他认为,电商仓储目前正处在一个上升期,其实国内的电商仓储设备的运用相对比较保守,原因还是出在高成本上。

AGV产品在聚焦领域和应用场景方面,逐渐走向多元化。就国外来讲,由于国家发展阶段原因,早期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业,随后逐渐扩展到物流领域。在林志赟看来,国内的话,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大多以电商仓库为主,但未来生产制造业将是大规模使用AGV的地方,但目前由于生产制造各行业应用非标的要求,以及需要AGV适应现有生产环境和作业模式的要求,使得推广较为困难。

跨海碰撞下,谁更胜一筹?

从进出口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并未出现国外机器人巨头垄断的局面,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接近90%,国内AGV出海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首先,由于国内AGV一直以性价比取胜,所以在海外会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其次,欧美市场劳动力成本一向较高,东南亚市场人均效率较低,需要智能机器的辅助,正如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表示,未来20年,柬埔寨、印尼、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将有超过半数劳工面临自动化带来的失业危机,受影响人数超过1.37亿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AGV出口至国外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国产AGV正式落地应用是在1992年,而在美国,AGV产品70年代就开始规模化应用,尽管近几年我国AGV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的差距并不能在一朝一夕内赶上,而且大部分AGV企业多为创业公司,成立时间短、项目经验缺乏,这些都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比较吃亏。

整体而言,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个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内外早期的AGV分野较大,运用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全球贸易的加速,国内外AGV产品特性、应用场景不再会泾渭分明。对于AGV来讲,产品特征决定了技术研发是其突破点,只有掌握技术,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更迭,才能形成较为核心的竞争力,为日后的品牌开拓做铺垫。

相关文章:《AGV国外篇︱从欧美、日本两维度出发,浅谈AGV演变》

                《AGV国内篇丨一场关于新松、极智嘉、旷视、快仓等AGV的“局”》

               《差异化竞争:各个设备商仓储装备同款产品差异在哪?》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智能网,经智能网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