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郁雯 / 文
参观类似金阁鹿苑寺(俗称金阁寺)这种重量级的观光景点,永远都不够早,镜湖池华丽璀璨的倒影果然已经挤满游客,因为美得太不可思议而被三岛由纪夫在小说中借年轻僧侣纵火焚毁的金阁寺,即使未曾亲见,早已透过文学永远活在世人心中。
有人爱三岛由纪夫,有人爱小说《金阁寺》,有人爱眼前美景,这些影像常常重叠在一起,而我一直想找个冬天来看看被白雪拥抱、安安静静的金阁寺。
相对于金阁寺舍利殿的璀璨耀眼,位于东北方小山的茶室“夕佳亭”,别有一番风味。“夕佳”,多么美的名字;这个当初为了迎接日本后水尾天皇建造的茶屋,夕阳西下之前可以在此尽享眺望之乐,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怡然自得。茅茸根厚重的屋顶爬满青苔,茶室内南天床柱简单朴素的线条百看不厌;青苔同样蔓生在茶室前足利第八代将军义政喜爱的石灯笼和富士形手洗钵上。岁月是公平的,不论是室町时代北山文化极致之作的金阁寺,或是排除装饰简洁谦卑的数寄屋造茶室,皆如风之过隙,水之倒影。
原以为四月只有迟开的八重樱可以期待,龙安寺山门前却是百花盛开一片喧闹。
这次看到完全不一样的龙安寺。
到处可见壮观无比的踟蹰(杜鹃)和硕大如碗的八重樱, 二十枚重瓣层层包裹成一朵朵大轮,纯白、浅粉、深绯成串从天而降。艳黄奔放的山吹(棣棠)像烟火四射,旁边绛红的木瓜(贴梗海棠)兀自在春光中绽放,这般娇艳的木瓜花却因为花期暧昧不明被京都人称为“呆花”,足见京都人对季节是何等的严阵以待。
点缀在翠绿松杉之间还有花瓣肥厚、含苞待放的辛夷(紫木莲,又称木笔),神来几枝就足以闹上枝头。这里还有四月下旬才开花的“御衣黄”,这种樱花特别娇贵稀罕,黄绿色复瓣却显小巧。台湾少见的石楠花,清丽高雅。枝垂樱下落英缤纷,紫藤串串花蕊已经等不及在风中摇曳。
龙安寺四季花卉之美艳名远播。春天,涅槃堂前的红梅、石庭塀墙的枝垂樱。夏天,镜容池畔菖蒲、睡莲等三十多种花在绿意中竞开。秋天,库里前的表参道漫天红叶如隧道绵延。除了枯山水庭园,季节魅力也是龙安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原因之一。
千万别小看这个庭园,此园还有三个名物,一是方丈庭园外一株丰臣秀吉攻打朝鲜时带回日本,最古老的侘助椿。二是方丈庭园北侧茶室外的蹲踞“吾唯知足”,中间一个口,端看观者心境与上下左右四个偏旁如何交手,禅机十足。若对日本战国史有兴趣,“真田幸村”之墓也在这里,德川家康虽然差点死在他手里,最后还是封他为天下第一神兵。
穿越百花盛开的龙安寺,方丈庭园现前。
英国女王1975年访日特别钦点的名刹龙安寺属临济宗妙心寺派,德大寺别庄,1450年由室町幕府细川胜元开山,应仁之乱烧毁后1499年重建。东西走向的方丈庭园又称“虎之子渡庭”,故事当然与禅宗有关。话说母虎产下三只小老虎,有一天她得背小老虎过河,但其中有只小彪虎特别凶,母虎怕小彪虎趁她不在把另外两只虎子吃掉,只好把彪虎先背过去再回头背另一只,等第二只虎子背过去之后再把彪虎背回留在原岸,第三趟赶紧再把第三只虎子背到对岸,伟大的母虎再回原岸,最后一趟才放心地把小彪虎背过去。这个母虎负子的故事比喻若要从这岸到彼岸求得解脱,修行者必须勇敢克服种种挑战与艰辛,生慈悲,长智慧。
方丈庭园中铺设白砂,十五块被青苔围绕的石头从左至右以七、五、三配置,又称“七五三之庭”,象征浮在大海的岛屿或宇宙的星座。不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有一块石头会被挡住,数来数去只有十四块石头,这座枯山水庭园被誉为最能体现禅宗真髓,白砂如同浩瀚海洋,石块象征佛教思想中永恒的蓬莱仙岛,完全表现一沙一世界的意境。
白砂三方朴拙的油塀矮墙甚美,每年春来土塀内那一棵盛开的枝垂樱,直落落由外探入墙头,与素朴的庭园形成强烈对比,丰臣秀吉曾歌曰:
樱花枝头降下
不合时宜的雪
莫非有心催促晚开的樱
早日绽放
那是个文人武将都爱吟诗作乐的时代。
龙安寺适合静坐,但旅客如织,连走路暂停都很难。一对年轻舞伎在络绎不绝的游客中特别显目,大家频频拍照,这两位面容姣好的女孩撒娇要客人买东西,礼物拿到手时稚气未脱地笑逐颜开,插在发髻上的缨络花枝乱颤,与四周静默不语的枯山水毫不相干,参禅吧!
因午餐后要准时搭船游岚山保津川,我们11点之前就抵达京怀石料亭“吉泉”。
创建于昭和十年(1935年),2014年才刚刚从米其林二星晋身三星的吉泉料亭位于下鸭神社附近,翠绿银杏和盛开的山茱萸静静开在街道两边,隐藏在民宅中的吉泉外表是一座朴素二楼木造建筑,门后微湿踏石一阶一阶把客人往内引,三分头穿着和服的年轻店员笑起来一双单眼皮就像制服上用毛笔写的吉泉二字,神采飞扬。
我们先到茶室翠松庵休息用茶席,床之间“胧月夜”挂轴前插着苍蒲,香也点上了,每人一碗樱花茶,纤细花瓣在光彩夺目的金底茶碗若隐若现,八重樱盐渍后散发淡淡清香一扫疲劳。随后送上甜甜的艾草团子和软饴,正好搭配浓浓苦苦的抹茶。至此,大家已经亲身体验怀石风料理密不可分的书道、花道、香道与茶道,这也是亭主谷河吉巳先生的专长,如果吉泉能摘下三颗星,从进门这一刻就得分。
踏进大包厢,已经准备好的先付、八寸、冷汤一字排开,只能用华丽壮观来形容。最吸睛的是豌豆汤,一颗颗翡翠般鲜绿浑圆的豌豆仁浸在宝蓝金边水晶高脚杯中,既纯真又贵气,底下的白瓷盘子牡丹唐草描金,锻造银汤匙留着金属表情,完全意想不到的时髦搭配,手法高明。豌豆汤克服没有油脂仍能入味的问题,淡淡的清甜在初夏时分尝来特别爽口。先付也很美,最底层是透明寒天葛粉鱼冻,铺上春夏之交盛产的北海道金黄色海胆,豪气干云,再叠上一绺深绿色干海草,颜色和口味都层次分明,浓郁海胆配上轻盈鱼冻入口即化,香气却久久不散。向附将当令海鲜分装在六格长方陶盘,生干贝、鲷鱼、软丝、乌贝、小乌贼和鲔鱼,散置野菜、小白萝卜、红萝卜丝,是一首海洋田园交响诗。椀物的干贝真丈放在五彩斑斓波涛流水纹轮岛漆碗中,莺菜连根处理成一弯新绿与红人参(红萝卜)摆得像静物素描,汤汁清爽高雅。我发现吉泉料理善于制造美的冲突,挑战眼耳鼻舌身意五感极限。
亭长谷河吉巳先生是职人料理“生间流”庖丁传人,九岁就发现料理的喜悦并立志走上这条路,到京都学习花道、茶道、书道、香道、诗歌,可谓文武双全。平成十一年(1999年)7月参加电视节目料理铁人比赛,以鳢鱼(海鳗)料理完胜打败当时的铁人森本正治,赢得铁人称号。其实他早就被《纽约时报》誉为亚洲顶尖名厨之一,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很多,据说年轻时曾经在台湾省台北市林森北路的日本料理店工作。今天因客人多、时间紧,谷河先生一直待在厨房,否则一定会和客人聊天,健谈的他,像个“顽固老爹”,总是盯着客人确认是否吃对顺序,让客人享受百分百的创作心意。
接下来放蒸物的九谷烧中钵造型独特,有点像香合,彩绘红绿相间的灵芝图案。掀开盖子,这道从来没吃过的蒸寿司,以百花绚烂之姿登场。
南瓜刨成金黄细丝的“南京剑”上,放着艳红姜泥、红白萝卜、樱花和翠绿山椒芽,像座小花园;吃的时候把铺在底下的紫苏醋饭一起搅拌,五彩缤纷又香气逼人。在这么艳光四射之后登场的焚合,马上变身,康鱼肝、六角柱小芋和古意盎然的蕨菜陶皿合为一体,绿油油的碗豆荚上虽然只看到一丁点黄色柚子皮,轻炙过的鱼肝却是浓浓橙香,绵密的小芋头入口即化,唇际余香袅袅,完全是初夏一片晴空的味道。烧物用的是最高级的樱鳟,一旁水晶小吸中鲷鱼子拌紫色荞末,沾一点点味噌就能让烤鱼格外鲜甜。
上留椀时我发现配豌豆饭的香物(腌菜)放在一整片新鲜葵叶上,位在下鸭神社附近的吉泉用双叶葵当象征图案一点也不为过。下鸭神社(贺茂御祖神社)每年五月都会举办日本最古老的祭典“葵祭”,所以吉泉入口处茂盛的葵叶、茶杯、女中的服装都可以看到双葵叶。最后水物蜜柑果冻为这场高潮迭起的盛宴画下完美句点,在大家依依不舍准备上车之际,终于看到满头大汗从厨房赶来与我们道别的亭主谷河先生及夫人,高大壮硕的谷河先生浓眉细眼大头大脸,高挺的鼻子配上一对弥勒佛大耳,活脱脱剑侠现身。吉泉官网上有一张谷河亭主头戴平安时代的乌帽,身穿狩衣,大砧板上躺着一尾鲷鱼,旁置怀纸,河谷摆开阵势,左手执长筷,眼神专注凝视右手的料理刀;这一幕就是平安时代的宫廷在重大节庆举行的仪式,要先表演这个刀法表示祝贺才能上菜。池波正太郎在《食桌情景》一书中描写他到京都老铺万龟楼欣赏当家主人生间正保先生(生间流第二十九代接班人),用生间流独门的“连环刀法”分解鲤鱼。池波形容:“那双手优雅流畅的动作、精锐的双眼与那充满气势的身体力道,每一个动作都深具内涵,感觉像是看一场舞蹈。”我们用餐时刚好有一群人在料亭旁拍时代剧,河谷亭主这般气势绝对不输男主角。这么粗犷的男人怎能做出如此细腻的料理?招招式式出手不凡,正中要害,这就是把千利休一期一会的精神,将一生的修炼在一餐饭之间完美呈现。
从九岁走上料理之路至今已经很久了吧?这一路是否时而百花怒放时而曲径荒芜?京都另一家怀石料理名店“木乃妇”的三代目(第三代传人)高桥拓儿在他的《十解日本料理》书中写道:“在我出生之前,祖父与父亲便从早到晚站在厨房工作,他们总是很晚才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看着他们的模样,我老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事情。”原因无他,北大路鲁山人曾说:“书法、绘画、陶器、料理皆然,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作者的姿态,无论善或恶。显现的是自己。……了解真相之后,就会戒慎恐惧,不敢乱来。”
这是初步的觉悟,高桥拓儿最后体会到“学会形式,再创造自己的形式,最后化于无形”。他认为这种有形无形的暧昧正是日本料理独一无二的精神。“温故知新”就是谷和亭主的料理真髓,享用谷河亭主的料理如武士对决,刀不出鞘就知道功夫有多深。武士之道与料理之道相同,日日夜夜追求修炼,山高水长,只有自己知道功夫有多深,路有多远。
在吉泉,我第一次见到盛开的山茱萸,日本称为花水木,粉的、白的,一朵朵近看像莲花,远观似彩蝶,春色旖旎。
喧闹的不是花,金阁寺、龙安寺前喧闹的是来来去去的人,忙忙乱乱的心,地老天荒,幸好还有一些东西安安静静永远都在那里。
附录
·会席料理的菜单因流派和地域的发展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并没有统一定论,比较理想的组合范例参考如下:
1.先付:开胃菜,搭配餐前酒。
2.向付:刺身,关西雅称御造(Otsukuri),即生鱼片。
3.椀盛:又称煮物椀,汤品,以水熬煮昆布、柴鱼萃取的高汤,搭配烹调过的当季鱼贝类或蔬菜,以清澈高雅为上品。这道菜最能表现主厨的烹饪功力及料亭的水平。
4.烧物:烧、烤的鱼、虾、蟹等。
5.扬物:又称油物。炸的天妇罗。
6.焚合:不专指一种菜名,而是将数种先分别煮过的食材组合在一起的拼盘。
7.蒸物:蒸的食物,如土瓶蒸。
8.八寸:下酒菜,当季的山珍海味,以摆盘精巧且具季节感为特色。
9.强肴:又称进肴或追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配菜(多为醋物),不一定每次都会出现,主要是客人若还想继续喝酒,才会出这道下酒菜以提高酒兴。装在小钵的醋物,可以配酒并帮助消化。
10.食事:包括留椀(止椀)的味噌汤(意思就是到此为止),香物(渍物)、饭(或面类)。
11.御果子:和果子。
12.水果子:水物,当季的水果。
注:烧物、扬物、蒸物、强肴会视情况调整,不一定会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