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一次聚会中,司琴的是一位弹得非常优美的年轻姑娘。我从牧师那里得知,她毕业于本地的一所大学,并且获得了一个音乐方面的学位。
但是当你看着她的时候,她就会立马低下头。她表现得很怪异。
我问牧师:“她完全正常吗?”
“不,这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甘弟兄。”他说,“原本她从这里的大学毕业后,她可以去教音乐,但是她什么活都没干。她母亲把她紧紧拴在身边,她从来没有结交过任何的朋友。”
这位女孩大约27岁,她从来没有离家在外待过一个晚上。牧师还告诉我,她有三个兄弟,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寡妇,她从来不让他们去朋友家过夜,或是让朋友来家里住一晚。他们没有任何的朋友。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性格就会变得扭曲。这不是爱,朋友们。这是世界上人的爱,是自私的。这种爱只在乎“我想要什么”,而不在乎你需要什么,或是你想要什么。
这些男孩们都尊重他们的母亲,但只要他们高中一毕业,就都离开家了。我在那里主持聚会的期间,她最小的儿子,才17岁,刚好从学校毕业,然后也离开了家。他什么都没有对母亲说,就直接走了。
母亲来到我的面前嚎啕大哭:“甘弟兄,我想让你祷告。某某某走了,你看,他是一个好孩子——得救了并且被圣灵充满——但他不尊重他的母亲。我想请你祷告。”
我说:“为什么祷告?”
“唔,他离开了。”
我说:“感谢神!”
她瞪着我,就好像我用湿的洗碗布甩在她脸上一样。
我说:“我很庆幸他拥有足够的理智,知道自己应该逃离这个牢笼。”
她开始啜泣,她说:“我爱我的孩子们。”
我说:“不,你不爱。看看那个正在弹琴的可怜女孩。哦,主啊,她弹得是那么好——她有音乐的天赋——但是当你看着她,她就会立马低下头,看上去很不正常。她一辈子都被你紧紧栓在身边,她没有任何朋友,她没有离家在外待过一个晚上,你从没让她离开过你的视线。她应该独自出去闯。”
我补充道:“我不会祷告你儿子回来的,相反,我要祷告她也离开。”
“噢,我爱我的孩子们。”这位母亲说。
“我知道。”我说,“但是你用世界上的爱在爱他们。你已经得救了,你为什么不用神的爱去爱他们呢?如果你用神的爱去爱他们,你会很欣慰他们离开了家。因为以他们的年纪,他们是应该独自出去闯闯了。”
世界上的爱是自私的,神的爱却是无私的。一个行在世界上的爱中的人,他只关心自己,只想着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甚至在基督徒的人群中看到这样的景况:得救的人——甚至是福音的传道人——也可能行在自然世界中,以这样的方式思考。
弟兄们,我们应该为神的国欢喜。神的家是合一的。我们应该让神那无私的爱来主宰我们。
我们应该行在神的爱中,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其实没有。神的爱已经浇灌在我们心里了,并且灵所结的第一个果子就是爱。我们应该回应内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不是吗?
许多教会因人们的争吵而分裂:“好了,我已经说了我该说的——我也会得到我想要的!”如果他们行在爱中的话,他们就应该闭口不言。
灵所结的第一个果子是爱。这就是神希望在我们因基督的生命和内住的圣灵而新造的、重生的灵里所结出的。
那已经浇灌在我们心里的神的爱有什么特性呢?神不会留我们在黑暗里,旧约诗人说,“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诗119:130)
现在我们来看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非常遗憾的是,英文钦定版的圣经将希腊原文中神的爱“agape”翻译成了“宽容、施舍”。如果这样翻译的话,我不认为我们能真的明白保罗在说什么。
对于神的爱的描述,我最喜欢的是扩充版圣经的翻译。我们从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四节开始说起:
“爱[属神的爱,神的爱]是恒久忍耐……”但有人说:“我已经忍到这个地步了,我忍无可忍了!”这是世界上人的说法,不是吗?“爱是恒久忍耐,是有耐心的,是有恩慈的……”这必定是神的爱。许多人忍了很久,没错,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得不忍。还有一些人说:“我受够了,我不要再继续忍受下去了。”这是世界上爱的言论。神的爱是恒久忍耐的,是有耐心的,是有恩慈的。
经文继续说:“……爱从不羡慕,或是嫉妒到失控[世界上人的爱是会嫉妒的];不自夸,不虚荣,不傲慢地炫耀自己。”
第五节继续说:“爱不是自负的,不是目中无人的,不是自我膨胀的;不是野蛮[无礼]的,不是做作的。爱[在我们里面神的爱]不强求自己的权利,或是坚持按自己的方式,因为它不求自己的好处;爱不是易怒的,不是烦躁的,不是怨恨的;爱不计较人对它所做的恶——不在意所遭受的委屈。”
当我们读到这样的经文,不要大呼小叫,花一点时间,慢慢消化它。你看,很多人会说:“好吧,说的没错,但我知道什么是我的。这是我的权利,所以我一定要得到它们,不管它是不是会让其他人受到很大的伤害。”
请注意经文讲了什么:“爱是不求自己的好处……”除非我们开始相信神,否则我们的灵不会像神所希望的那样成熟起来。这意味着相信祂的话语,也意味着相信神的爱就是神的行事方式——并且这是最好的方式。正因为这是神的方式,又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这也应该是你的行事方式。
这“爱的温度计”或“爱的量度计”就在第五节经文中:“爱不是易怒的,不是烦躁的,不是怨恨的;爱不计较人对它所做的恶——不在意所遭受的委屈。”
我们只需用这里所讲的爱来评估自己,就很容易发现我们是否行在爱中了。如果你计较别人对你所做的恶,你就没有行在爱中。只要你行在爱中,并且保持被圣灵充满,你就不会去计较别人对你所做的恶。